孩子们用AI“赶作业”,AI怎么看?
寒假接近尾声,不少中小学生正抓紧时间“赶作业”。近日,家住汉口的黄女士无意中发现,三年级的儿子竟然用AI软件帮忙写作业。“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作文,儿子把作文题和需求发给AI,立马生成了作文,儿子直接照着抄。”黄女士很生气,目前已经没收了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权”。
孩子们不仅找AI帮忙“写作文”,还会把数学题交给AI。光谷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初二,女儿小学五年级,兄妹俩会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扔”给AI解答。“大部分情况下,AI都能立马给出准确、详细的解答。”杨女士担忧,长此以往,孩子会丧失自主思考能力,越来越依赖AI。
孩子们用AI帮忙赶寒假作业,对于这个现象,AI怎么看?记者就此向多家AI平台提问。DeepSeek给出了780余字的回复,内容包括“技术便利与依赖”“学习态度与诚信”“家长与学校的角色”“长期影响”“建议”等方面。回复中提到:“如果学生长期依赖AI完成作业,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至关重要。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AI工具,明确其辅助学习的定位,避免滥用。”
同样的问题,“文心一言”也给出了近700字的回复。“文心一言”认为,孩子们利用AI技术辅助完成作业,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其次,AI生成的文本往往缺乏个性和创意,这可能会限制孩子们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发展。最后,如果孩子们利用AI技术来作弊或逃避学习责任,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会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诚信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看来AI也是不赞成孩子们用AI赶作业的。”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语文教师吴丹笑着说。她告诉记者,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水平、作业风格,教师了然于心,学生的作业究竟是AI完成的还是自己完成的,老师是能够分辨出来的。“比如AI写的作文,文章结构比较雷同,语言偏向成人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数学教师陈浩认为,比“完成寒假作业”更重要的其实是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本应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如果用AI做题,写出的答案不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孩子可能会错过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辅导。
“如果发现孩子在用AI写作业,家长可以先表扬,再讲道理引导。”在吴丹看来,孩子会用AI,说明他善于利用工具,思维活跃,对新的技术很熟悉。“未来的孩子一定是会用AI的孩子,但家长一定要讲明白,AI只是辅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能为了‘赶作业’让渡了人的创造力。”吴丹说。
学生用AI“赶作业”,也让老师们对作业设计有了更多思考。吴丹介绍,今年该校的寒假作业中,实践作业占比大于传统纸笔作业。实践作业给出研究主题,鼓励学生分组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探究问题,很难用AI直接替代完成。陈浩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之一是制作1∶50火箭模型。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可以利用AI辅助学习相关知识、获取数据、学习制作技巧,激发了他们做作业的主动性,提升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刘嘉 杨幸慈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