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北京再添国家级文化新地标

2022年02月15日 06: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再添国家级文化新地标

  近日,历时近3年修建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放,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该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国家体育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等多个大型国家级场馆。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平面为中轴对称左右展开,立面呈三段式。建筑上部暖铜色幕墙形似多宝格方匣,寓意馆内珍藏大量艺术瑰宝。

  为冬奥奉上文化盛宴

  开馆大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80%的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积累的珍藏。作为“双奥”之城的重要文化新地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公众奉上文化盛宴,为北京冬奥助威添彩。

  走进馆内中央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冬奥主题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装置为镜面不锈钢材质,创意来自新疆阿勒泰约1.6万年前的彩绘岩画和北京传统冰上运动项目,展现了远古先民滑雪起源和北京冰雪文化。据介绍,中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丰富,从1300多年前的《隋书》到《新唐书》,再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冰嬉图》,都有关于冰雪运动的记载。很多冰雪运动项目一直传承至今,传统冰蹴球运动已成为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国匠作展现高超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丰赡瑰丽,“大国匠作”板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众多工艺美术精品。

  展厅中,翡翠“四大国宝”最引人瞩目,它们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4件作品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8年,由40多位工艺大师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其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堪称国家珍品。翡翠山子《岱岳奇观》是用4块翡翠料中最大的一块制成,高88厘米,原料净重368公斤,呈三棱锥形。作品充分利用原料特点,表现泰山雄伟壮观、春意盎然的景色。在工艺手法上,采用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体现层层叠叠的树木、小桥;中景、远景采用浅浮雕、阴刻等使之深远。作品背面用铁线篆体字刻杜甫的《望岳》,填以金色,古朴高雅。

  丰富藏品折射非遗魅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中华瑰宝”展撷取了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和艺术魅力、易于陈列演示的内容进行展示。

  “旷古遗音”展厅的珍贵古琴和琴谱,“万方乐奏”展厅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丝路丹青”展厅的经典壁画临摹作品,“粉墨传奇”展厅的传统戏曲服饰、剧本集等,“神州迎春”展厅活泼多彩的年画……一件件非遗珍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藉器传文”展厅通过金石篆刻、印谱、拓本等展现书法与篆刻艺术及其文化内涵。100枚形状各异的寿山石印陈列于展柜中,每方印上刻有《论语》警句。这批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珍藏,它们的作者是篆刻院成立初期的顾问和研究员以及海内外最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篆刻家,其中有些老艺术家已作古。展厅里还能看到《集古印正》《印薮》《西泠八家印选》等古今印谱和兮甲盘、颜家庙碑、晖福寺碑等珍贵金石拓本,兼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动静结合体验传统文化

  展馆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获取展品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在“万方乐奏”展厅,除了观赏展品,还可以戴上耳机聆听《广陵散》《文王操》等名曲。在“神州迎春”展厅,电子屏上播放的动画短片《年画传说》让年画人物和故事“活”了起来。

  “中华瑰宝”展将静态的展品呈现与动态的非遗项目展演相结合,让观众从互动、研习和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多功能剧场设有动态展示区域,定期开展非遗项目展演和专家学者讲座。该区域建有一座传统戏台,开馆当天,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出团队在这里表演了《牡丹亭》选段。据介绍,后续还将有一系列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在此开展。

  “我们希望打造集非遗展示、教育培训、亲子休闲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多维度展现非遗的活力,引导观众亲身体验非遗,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目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李永康说。

  黄敬惟

 


(责任编辑 :欧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北京再添国家级文化新地标

2022-02-15 06: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再添国家级文化新地标

  近日,历时近3年修建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放,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该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国家体育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等多个大型国家级场馆。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平面为中轴对称左右展开,立面呈三段式。建筑上部暖铜色幕墙形似多宝格方匣,寓意馆内珍藏大量艺术瑰宝。

  为冬奥奉上文化盛宴

  开馆大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80%的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积累的珍藏。作为“双奥”之城的重要文化新地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公众奉上文化盛宴,为北京冬奥助威添彩。

  走进馆内中央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冬奥主题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装置为镜面不锈钢材质,创意来自新疆阿勒泰约1.6万年前的彩绘岩画和北京传统冰上运动项目,展现了远古先民滑雪起源和北京冰雪文化。据介绍,中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丰富,从1300多年前的《隋书》到《新唐书》,再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冰嬉图》,都有关于冰雪运动的记载。很多冰雪运动项目一直传承至今,传统冰蹴球运动已成为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国匠作展现高超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丰赡瑰丽,“大国匠作”板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众多工艺美术精品。

  展厅中,翡翠“四大国宝”最引人瞩目,它们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4件作品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8年,由40多位工艺大师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其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堪称国家珍品。翡翠山子《岱岳奇观》是用4块翡翠料中最大的一块制成,高88厘米,原料净重368公斤,呈三棱锥形。作品充分利用原料特点,表现泰山雄伟壮观、春意盎然的景色。在工艺手法上,采用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体现层层叠叠的树木、小桥;中景、远景采用浅浮雕、阴刻等使之深远。作品背面用铁线篆体字刻杜甫的《望岳》,填以金色,古朴高雅。

  丰富藏品折射非遗魅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中华瑰宝”展撷取了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和艺术魅力、易于陈列演示的内容进行展示。

  “旷古遗音”展厅的珍贵古琴和琴谱,“万方乐奏”展厅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丝路丹青”展厅的经典壁画临摹作品,“粉墨传奇”展厅的传统戏曲服饰、剧本集等,“神州迎春”展厅活泼多彩的年画……一件件非遗珍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藉器传文”展厅通过金石篆刻、印谱、拓本等展现书法与篆刻艺术及其文化内涵。100枚形状各异的寿山石印陈列于展柜中,每方印上刻有《论语》警句。这批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珍藏,它们的作者是篆刻院成立初期的顾问和研究员以及海内外最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篆刻家,其中有些老艺术家已作古。展厅里还能看到《集古印正》《印薮》《西泠八家印选》等古今印谱和兮甲盘、颜家庙碑、晖福寺碑等珍贵金石拓本,兼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动静结合体验传统文化

  展馆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获取展品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在“万方乐奏”展厅,除了观赏展品,还可以戴上耳机聆听《广陵散》《文王操》等名曲。在“神州迎春”展厅,电子屏上播放的动画短片《年画传说》让年画人物和故事“活”了起来。

  “中华瑰宝”展将静态的展品呈现与动态的非遗项目展演相结合,让观众从互动、研习和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多功能剧场设有动态展示区域,定期开展非遗项目展演和专家学者讲座。该区域建有一座传统戏台,开馆当天,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出团队在这里表演了《牡丹亭》选段。据介绍,后续还将有一系列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在此开展。

  “我们希望打造集非遗展示、教育培训、亲子休闲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多维度展现非遗的活力,引导观众亲身体验非遗,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目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李永康说。

  黄敬惟

 


(责任编辑 :欧云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