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渔民赶马拉动绞盘,使渔网在冰面下按照既定位置放置(无人机照片)。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在查干湖冰面上,渔民从出网点打捞鱼(无人机照片)。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游客在查干湖冰面上近距离观看冬捕盛况。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在查干湖冰面上,渔民在做收网工作。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渔民在查干湖冰面上布设将要下到湖里的渔网。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拍摄的渔民从湖里打捞到查干湖冰面上的鱼。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在查干湖冰面上,渔民在做收网工作。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渔民在查干湖冰面上准备安装捕鱼用的绞盘。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渔民从查干湖冰面上的出网点捞出大鱼。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12月26日,渔民举起从湖里打捞出的大鱼。
查干湖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在查干湖冰封湖面上,渔民先用冰锥在湖面上凿出几百个冰洞,然后利用穿针引线的原理将几千米长的渔网按照冰洞间的连线形成合围,再用马拉绞盘收网捕鱼,查干湖冬捕奇观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