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整洁的街道,景色迷人的公园,干净美丽的村庄……无论走在枣强的县城,还是乡镇村庄,都会给你一个感觉——干净整洁,让人身心畅快、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枣强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经历五年砥砺奋进,实现华丽蝶变,取得显著成就。2014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015年获批省人居环境进步奖,2016年被授予全省首批“十佳洁净城市”第二名,2017年荣获省人居环境奖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级园林县城初验,被推荐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园林县城候选县城……2019年咬定目标加油干,追梦路上再出发,奋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绿色文明城。
一个个荣誉代表着过去,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绿色文明城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激发着枣强人民发扬工匠精神,做好城建文章,把枣强建设成为人民满意城市的美好愿望。
绘就城市建设新篇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画就枣强新天地。
近年来,枣强县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遵循,县城建设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环境最优和老百姓口碑最好的时期。
走进枣强县地下综合管廊,你会惊叹一个县城会规划建设一个这样的工程:四横四纵的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总长度为9072米,总投资8.94亿元,南北走向管廊长5160米,东西走向管廊长3912米,主体耐火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为100年,设计为干支综合型管廊,分为燃气舱、综合舱、电力舱,容纳管线有燃气管、给水管、再生水管、热力管、中压电缆和通信电缆。
始终坚持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主动对接衡水生态宜居滨湖园林城市定位,确立了“西进、北拓、东抑、南限”的发展走向,积极承接衡水主城区功能,先后投资7千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青岛北洋设计院等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编制完成枣强县城乡总体规划、西部生态新城及旧城控制性详规、棚改、给排水、供热、地下管廊等各类专项规划近20项,被确定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县。
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在老城区,北部董子片区、南部丁庄片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在西部生态新城片区,7平方公里的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枣强)转化基地、3.5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体、1.5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顺利完工,县城中部行政经济中心的新经济增长极地位日益突出。几年来,县城规划面积增长2倍,达到31.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4.2万。
立足完善城市配套,全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一河两湖景观带、南渠公园、北渠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一项项重大民心工程相继竣工,实现生态变迁,彰显文化积淀;果蔬市场、集贸市场等便民市场相继投入使用,雨污分流全面完工,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建城区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县城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
新城的崛起、老城的复兴,书写着枣强县城建设砥砺奋进的历程,开辟了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新天地!
打造宜业宜居生态城市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枣强县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坚持“绿水文”互动、“产城教”融合发展,提升内涵品质,建设宜居之城。
“以前这里垃圾随处可见,气味难闻。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了大公园,水清草绿、小路通幽、树长花开……”清晨,到一河两湖景观带晨练的张先生满脸笑容地说。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等,枣强县成了绿的天地、花的海洋,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见缝插绿,还绿于民。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实施公园、广场、节点补绿增绿、环城绿美廊道工程,见缝插绿地增建了儒园、怡园、静汐园等系列小游园10余处,打开绿色开敞空间。全县园林绿地面积576.7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6.38%,绿化覆盖率41.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4平方米,均超过国家级园林县城标准。
以水为脉,亲水自然。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独特优势,建成两条各绵延10公里的近水亲民景观带,最大限度维持了原有地貌和植被,增加了县城的韵味和灵气,形成了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清水绕城过、两岸景色新的绝佳美景。
文化铸魂,形神兼备。传承弘扬“大一统”思想的董子公园,全省首家集寻亲旅游、文化馆藏于一体的移民文化园,融合文化滋养、民俗欣赏、旅游购物、创客空间、健身养生的民俗文化步行街,致力于打造儒学研究教育基地的大原书院相继建成,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枣强成为现实,文化成为枣强县城的闪亮名片。
“绿水文”互动,“产城教”融合,提升了城市内涵品位。占地125公顷、承载海绵城市理念和地下管廊功能的西部教育园区建成投用。位于县城的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枣强)转化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助力衡水创新港建设,积极承接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落户,搭建起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快“京研冀造”的广阔平台空间。
立足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枣强县城,一枝一叶、一园一景无不彰显着独具匠心的绣花技艺。枣强县的大街干净了,景色美丽了,如何把这些成果巩固发展下去,枣强县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把文章做足做大。
枣强县秉承“把县城当做自己的家来打理”的理念,探索创新的“十个一”“八剂良方”“四化并举”等精细化管理模式,管中求精、管中求细,经验做法多次得到省领导批示,在全省各地推广。
实施“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实现全覆盖,清扫时间日均不低于18小时、地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平方米浮尘不高于5克。沿街店铺的卷帘门、道路护栏、花箱、果皮箱、公交站牌等更是每天人工擦拭、每周集中冲洗,保证了道路的整洁靓丽。
探索治理城市“牛皮癣”十项机制,对乱贴乱画的小广告进行拉网式清理,从张贴到清除不超过1个小时,城市“牛皮癣”顽疾在枣强无处遁形。城管24小时不间断、无缝隙巡逻执法,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
厕所革命走在全市前列,让群众“方便”更方便,近年来新建公厕42座,对原有33个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县城厕所全部实现了通水、通暖、通电,设置老年人扶手、残疾人通道,实行全天候专人保洁,公厕清洁率达到100%。
大力推行“路长制”,住建干部包片、包街、包段、包点,任务落到人头上,人员钉到路段上,实现监管无盲区、全覆盖。女子执法中队“刚性管理、柔性执法”,以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灵活运用“说、劝、引、帮”手段,把温情执法、阳光执法、步行执法、亲情执法理念,贯穿到城市管理全过程。
精细化管理实施以来,县城越来越洁净,处处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一条街道都是城区的颜值担当,每一座公园都饱含着满满的内涵气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谱写统筹发展新篇章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要积极稳妥推进,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勇于走出“就城建抓城建”的定势,坚持城市由人民共建、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要把城市建设的漂亮,街道打扫的干净,也要让全县人民实现脱贫、解决好民生实事,才是枣强人民共同的夙愿,是新时代枣强城建发展的主旋律。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651户,全县3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污水处理厂、县城道路改造、学校新建改建和全民健康工程等,无不体现着城建工作的民生情怀。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延伸工程,完成了王均、唐林、肖张3个乡镇及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对171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统一治理,成功打造了“全域版”洁净新枣强。不仅如此,在文明城创建、招商引资、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工作中,城建工作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借助街区围挡、公益广告、定点广播、流动巡逻车等,打造别具特色、永不落幕的宣传展示窗口。
东风浩荡满眼绿,万里征程催人急。新时代,再出发,枣强县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务实重干的责任担当、拼搏竞进的奋斗姿态、持续领跑的坚定自信,不断谱写县城城建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 :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