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北京的南锣鼓巷,是特别火的胡同游景观,一条700多米长的古巷,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0万人次,超过了故宫。实际上,南锣鼓巷建的比故宫还早,完整保存了元代普通百姓的民居风格,这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但是近些年来,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南锣鼓巷,遭遇到过度商业化的破坏。胡同里的四合院,也因为历史原因,变成了大杂院。


这片地处北京核心区、四合院最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该怎么去传承好、保护好呢?去年十月,北京市东城区正式启动了南锣鼓巷地区的腾退修缮改造工程,商会自救 主街“瘦身”

南锣是许多游客北京游必到的景点之一,一到逢年过节,几乎南锣鼓巷每平方米可以站七个人到八个人。主街人满为患,生活在旁边16条胡同里的居民们,也是不得安宁。但是在居民们的记忆里,早年的南锣鼓巷,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为了给这条古巷减负,去年四月,东城区旅游委对外公告,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但是,这脚刹车,并没有明显减少南锣鼓巷的客流。这个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仍然面临着被破坏的巨大压力。改造势在必行,商业首当其冲,但是怎么改呢?去年年底,政府召集南锣鼓巷230多家商户开起了业主大会,把商业整治的事摆到了桌面上。这次业主大会上,由南锣鼓巷商户们自发成立的商会,承担起了和政府沟通的工作。近些年,眼看着南锣越来越没有特色,商会也着急,但真要改起来,各家商户都有可能伤筋动骨,这事也拖了下来。这次政府召集开会,正好促成商会和政府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南锣鼓巷必须改造。政府对主街700多米路面重新铺装,梳理完善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商会则负责业态调整和各商户外立面改造,齐门售货的全部店内经营,一照多店的必须一照一店。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