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济南“霾”战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 问题仍旧丛生

2015年12月17日 07: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邢婷

  由一地而一省,治霾注定是“持久战”

  对这座城市而言,情况或许正在好转。据环保部12月13日发布的11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济南虽位于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十位城市之列,但名次较9月、10月有了提升,升至倒数第九位。

  伴随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座城市的治霾行动也在逐步升级。一项网格化的环境监管模式正在着手建立,即:建立县(市)区为第一级网格、街办(乡镇)为第二级网格、社区(村)为第三级网格、小片区为第四级网格的管理体制,“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

  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也正在严格落实,对任期内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还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11月23日,济南市环保局局长高立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局正研究“应急削峰”做法,包括减少工业企业排放等,同时研究在气象条件非常差时降低限行门槛。

  对于治霾,赵勤合认为,首先是从立法做起,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和布局。

  “关键还是要持续、科学的减排,需要政府各部门联合治理,本着先易后难、优先控制重点污染源的原则,联合治理,同时也需要公众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减排活动当中。”山东某高校一位环境学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即使是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9月、10月,济南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也不是山东省17个市中最低的。山东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9月,淄博位居济南之后;10月,临沂、济宁、德州、菏泽、枣庄、聊城、淄博7个市位居济南之后。

  由一地而一省,山东大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山东全省PM2.5同比下降11.5%,京津冀三省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6%,明显高于山东的改善幅度。

  而以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为主的省会城市群的GDP占全省的35.8%,但污染物排放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46%。

  “抱团”治霾迫在眉睫

  11月22日,上述7个市市长签订了《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议书》,山东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启动,包括“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大机制。根据该机制,如有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来袭,7个市将同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

  相关立法步伐也在加快。11月中旬,山东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先后两次公开征集意见,这被不少法律界人士视为“充分尊重民意之举”。相比于一稿,二稿不仅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增加了省际联防联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错峰上下班等内容。

  与此同时,当地民间环保力量发挥着“啄木鸟”作用。

  一个名为“山东空气观察团”的新浪微博正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从2014年11月起,该微博借助蔚蓝地图收集的官方检测的山东重点监管企业大气污染源数据,通过在微博分享数据,并@当地环保部门官方微博或企业微博,进行“点名”监督。

  4个月后,其负责人陈浩然决定将最初的“山东空气观察”更名为“山东空气观察团”,原因是有了越来越多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志愿者加入,他们中不乏学生、律师、白领等。

  截至2015年6月10日,共计480余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对网友举报实时监测数据问题进行了回应,70多家企业切实改善了污染物排放状况。

  该微博发起机构是成立于2012年的民间公益环保组织济南市绿行齐鲁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该组织连续两年发布山东17个地市污染源监管环境信息公开指数排名报告。

  在项目官员张广慧看来,这些无疑制约了山东治理大气污染行动的顺利实施。该报告同时对山东省环保厅采取的“双晒”行动(即一晒企业治污情况,二晒环保监管情况)等“点赞”。

  张广慧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民间环保组织的互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监督功能和对环保意识的宣教作用。

  看着地图上的绿点(即通过整改排放达标的企业)越来越多,陈浩然和团友们颇有成就感,但他同时坦言:“置身其中,我们没有一刻觉得轻松。”

  赵勤合将治霾比作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雾都伦敦治霾历时半个世纪,雾霾的彻底治理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

  “我们没有退路。”他强调。(本报记者 邢婷 )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