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白国原乡好风光 文化旅居美名扬——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白崖古城村

2025年08月15日 17:00   来源:中国网   

一、项目概况

白崖古城村属弥渡县红岩镇大营村委会,距县城15公里,距大理市45公里。村落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作为白子国故都、新旧白崖城遗址、“彩云南现”典故诞生地、南诏国前身和大理白族关键起源地,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凭借独特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2019年被住建部等部委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22年“小河淌水·白崖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白崖古城村共有148户558人,村内有汉、彝、傣等民族居住,耕地363亩,土地肥沃,适于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大蒜等农作物。发展旅居前,部分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家庭收入以农业、务工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520余万元,人均收入9000余元。发展旅居业后,带动村民就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2024年全村总收入达640余万元,人均收入增长至11000余元。2025年,红岩镇与大理白子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达成白崖古城村乡村旅居发展管理框架协议,以“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动旅居业多元发展,收储老旧房屋独立式改造4院13间房;农户自有房屋嵌入式改造2院8间房。改造闲置校舍1院36间,集体收储老旧房屋1院,改造独立式旅居院落6院。计划改造农户自建闲置房屋11户33间。

二、发展模式

(一)完善基础设施,盘活闲置资产。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宜居的生态气候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以白国古韵激活千年文脉,用多元业态盘活乡村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共享的旅居业生态圈。整合各级资金4000多万元,打通谷女寺至320国道观景平台旅游线路,完成村庄风貌整治,丰富业态布局,盘活闲置资产,分步有序推进旅居业发展。

(二)加强政企协作,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与大理白子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白崖古城村投入旅居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通过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导村民将3宗闲置居民房屋改造为旅居民宿,将老旧房屋4院改造为旅居院落,交由村集体合作社进行管理。由合作社对接大理白子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实施运营,辐射带动村民就业、本地人才培养,为打造白崖古城村旅居目的地夯实基础。

(三)实施多维推广,打响白崖古城旅居知名度。在不破坏村庄自然肌理的基础上,整体风貌与设计突出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以小河淌水·白崖城景区端午“游百病”旅游文化节活动为抓手,利用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大锅药小剧场、小吃街、非遗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白子国历史文化,提升白崖城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与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出旅游线路产品,引进承恩集团等具备实力的企业实地进行考察调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白崖古城旅居体验。进一步提升白崖古城村服务效能,统一服务标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温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依托规划精准分层,满足多元需求,围绕“客群细分、功能互补”核心理念,打造四大主题旅居区,覆盖全年龄段、全场景消费需求。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客户群体需求,设计周末休闲游、暑期亲子游、冬季康养游、白子国历史文化研学等特色旅游活动,提供住宿、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白崖古城村游客以周边县市休闲度假游为主。2024年以来,短期旅居、房车露营等游客数量激增,省外游客复居率提升,部分省外游客已变成白崖古城村“新村民”。

三、主要成效

(一)互利共赢,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集体协同、企业运营、村民参与,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四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项目收益在扣除集体房屋租金、入股村民保底分红、企业人工费、日常维护费用等运营成本后,纯利润按照3∶3∶4比例进行分配,即30%归甲方村集体,30%用于入股村民的浮动收益,40%归乙方企业,实现村集体增收益、企业拓市场、村民得实惠,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为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辐射带动田园采摘、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充分发挥弥渡“绿色蔬菜产业园”优势,拓宽大蒜、芋头、青菜等农特产品销路,促成1136户4090人实现稳定增收,为红岩镇旅居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旅居带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半山民宿、亲子乐园等投入运营后深受游客喜爱,成为县内中小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热门之选。旅居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建成2处旅居院落,入住率达100%;4间旅居民宿,入住率达80%。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经营性收入达210万元,其中旅居客人2.1万人,长期旅居6户13人,短期租住200余人,部分兼顾艺术创作及经商,促进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带动50余名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每月增收超10万元,旅居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四方协同,推进旅居业稳步发展。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村内道路建设、污水治理、环境整治以及房屋修缮改造,为旅居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党总支领办合作社,统一向农户租赁老旧房屋,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企业负责房屋内部装修、家具配置和运营管理,凭借专业运营经验提升服务品质;村民通过以房屋入股、投工投劳等积极参与旅居业发展,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四方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旅居业发展。

(四)激活业态,夯实旅居发展基础。一是村内商超、餐饮、住宿等设施齐全,游客可以在彩云书院品味书香,在“鸟巢树屋”亲近自然,在荷塘餐厅享受美食,在非遗传习中心领略传统技艺魅力,在各处景观中领略自然与人文之美。二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设有医疗急救站、微型消防站、警务室等,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将距离村庄仅2.5公里的红岩卫生院提档升级为弥渡县第二人民医院,优化医疗资源配套。三是实现三产融合。以“文旅+产业”双轮驱动,构建“昼+夜”“吃住游购”闭环生态。通过“企业运营+村民参与”,实现资源变产品、手艺变收益。


(审核:叶玮)

推荐阅读

“花式”冰淇淋满足中国消费市场多元需求

近年来,从风靡全国各大景区的文创冰淇淋,到主打新鲜的手工现制冰淇淋,形态各异的花式冰淇淋不断在中国市场出现,以满足民众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的年轻消费者高度重视冰淇淋等商品的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这要求相关从业者不断推陈出新,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愉... [详细]

“清凉经济” 勾勒夏日消费新图景

物理降温,神器助力打造清凉新体验除了冰杯在饮品类大放异彩,准确切入不同场景的降温需求,以清凉眼罩、清凉冰颈圈等为代表的物理降温类产品,同样在清凉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人们在炎炎夏日带来别样的清凉体验。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显示,避暑已成为游客的核心诉求,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涨,西... [详细]

这个暑期,“体育外卖”有点儿火

这个暑假,体育外卖的授课方式正在一些城市兴起:不少青少年上体育培训班不用接送,家长们从手机上下单,教练带着器材上门,最近的场地可能就在自己家楼下。他们带着器械上门教体育刘晨是一名前摔跤运动员,他所在的杭州市临平区是2021年才成立的,离市中心较远,不少双职工父母自己都很难有空锻炼,更没有时间陪着孩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