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经济” 勾勒夏日消费新图景

2025-08-14 06: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清凉经济” 勾勒夏日消费新图景

2025年08月14日 06: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傍晚六点半的地铁,人流挟裹着热浪涌出站口。刚在手机上刷到关于自制冰饮的分享,为此心动的周琪(化名)便走进一家便利店买了一个冰杯和几瓶果汁,跟着教程调配起来。她小尝一口,酸甜的凉意瞬间驱散了一身燥热:“可以自己兑饮料,还挺新鲜好玩的。”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创下40℃高温纪录,也刷新了“清凉经济”的热度。“清凉经济”是指随着季节升温,人们对清凉的需求越发迫切,由此带动与避暑、避温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而热销的经济效应。

持续的高温天气催生了旺盛的清凉需求。相关数据显示,以空调、电风扇为代表的清凉电器类产品销量大幅提升,解暑和健康防护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碳酸饮料、冰激凌等品类成交量环比增长超过75%。

除了传统家电、食品等领域,“清凉经济”正不断拓展覆盖范围。从冰杯带动的饮品热潮,到物理“降温神器”开辟的新赛道,再到避暑旅游促就的清凉体验,多元选择正勾勒出夏日清凉消费新图景。

冰杯热销,即时冰爽体验促消费新风尚

今年流行的降温单品,冰杯无疑是饮品类的“扛把子”。在塑料杯里装满可食用的冰块或冰球后密封,便是一杯冰杯。无论是便利店,还是超市,都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冰杯。

走进北京多家便利店、超市,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观察到,除了部分茶饮品牌推出的“一元冰杯”,大部分以饮用纯净水制成的冰杯价格为每杯3~6元,而添加了柠檬、咖啡、果饮等元素的风味价格则相对更高,集中在每杯7元左右。某便利店工作人员表示:“顾客购买冰杯和其他饮品的情况会更普遍,但天气热的时候,风味冰杯也能售空。”

而在线上超市,冰杯因即时的冰爽体验和当下的快乐满足,也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打开盒马App,记者看到,食用冰杯登顶冰激凌类TOP1,其中柠檬冰杯、绵绵绿豆沙冰冰杯、100%乳酸菌饮品冰冰杯等销量飙升。某购物平台前不久推出的“闪购冰冰节”活动期间,冰杯销量实现56%的环比增长。《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冰杯的市场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

“无冰不欢”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采购一台制冰机或刨冰机的性价比不高,他更乐意在想喝冰饮时买冰杯来搭配,“比较方便,适合我这种买了冰格也懒得在家做冰块的人”。

冰杯市场的火热吸引了食品饮料行业的头部企业入场,纷纷推出相应的冰杯产品,推动冰杯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

品牌营销和社交媒体的宣传也让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冰杯与饮品结合的简单搭配,不断创造出“冰杯+果汁DIY”“冰球+威士忌”“冰杯+能量饮”等组合玩法。某社交平台显示,有关冰杯的话题讨论已有破千万浏览,近20万的讨论。记者观察到,不少顾客在购买冰杯的同时,会同步选购果汁、茶饮、咖啡等饮品一起搭配。冰杯的火爆,不仅带动自身的销量增长,也拉动相关饮品的销售,为饮品市场带来新活力。

物理降温,“神器”助力打造清凉新体验

除了冰杯在饮品类大放异彩,准确切入不同场景的降温需求,以清凉眼罩、清凉冰颈圈等为代表的物理降温类产品,同样在“清凉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人们在炎炎夏日带来别样的清凉体验。

走进北京某连锁便利店,一个标识着“清凉首选”的货架引人注意。上面摆放着清凉眼罩、清凉冰颈圈、清爽凉凉贴等产品,不少消费者正驻足选购。

上班族罗女士正在挑选清凉眼罩。因为需要长时间用电脑工作,她会在午休或者下班休息时用上清凉眼罩,不仅能舒缓眼部疲劳,也比其他眼罩更加清凉解暑。

在电商平台上,某品牌凉温两用眼罩收获了3万多条评论。有消费者表示,在夏天,无论是午休还是日常小憩,清凉眼罩都更舒适,能帮助他们快速入眠。数据显示,今年夏季,某电商平台上,清凉眼罩的销量环比增长超10倍,一跃成为爆款产品。

清凉冰颈圈凭借内部特殊的制冷材料,帮助人体降低体感温度,成为夏日出行的热门装备。孙女士和家人在商场购物时,被清凉冰颈圈吸引,好奇地买下后立刻拆开体验,“之前没见过这类产品,感觉脖子凉快了不少,像是挂了个小空调”。在某电商平台上,一款清凉冰颈圈月销量达数千件。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经验帖,认为清凉冰颈圈有不错的降温效果,适合在夏天出行时佩戴。

而清凉鼻吸棒凭借小巧便携、使用方便的特点,也成为一些消费者的“宠儿”。大学生李明仪(化名)是鼻吸棒的粉丝,从高中开始便喜欢在学习时备上一只,让自己在感觉疲劳、犯困时提神,“为大脑注入一股‘清凉剂’”。据了解,一些品牌的清凉鼻吸棒在夏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展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

清凉出行,各地避暑景区和路线“上新”

这个夏天,在北京上班的张先生不时便会和家人到周边的草原露营避暑,并不断关注着其他避暑目的地。“草原上很凉快,很多人会一起就近扎帐篷露营。今年气温这么高,出去玩就得找清凉的地方。”

当炽热高温席卷各大城市,避暑旅游也成为人们夏日出行的热门选择。无论是北方的避暑胜地,还是南方的清凉山水,各地特色避暑景区和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都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推动清凉出游热潮持续升温。

在东北地区,凭借高森林覆盖率和清凉气候,伊春推出“全维森态,解码森活”夏季旅游产品,涵盖避暑旅居、生态康养、自驾户外、亲子研学等多个主题,并打造八条精品定制线路欢迎游客的到来。哈尔滨美丽岛温泉水乐园重装开园,室外水乐园戏水游乐设施带来清凉与刺激的双重体验。黑龙江的漠河神鹿极光馆全新开放,以“寻极光”为主线,融合“漠河极北慢生活”空间设计,预计年接待游客将突破20万人次。

西南地区同样亮点纷呈。云南围绕“避暑天堂”“野生菌世界”,推出滇西北、滇中、滇东三大避暑旅居带,遴选出30个旅居试点;同时,楚雄、大理、昆明等地也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庆祝“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让游客在习习凉风中“火一把”。

从市场数据来看,避暑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同程旅行相关数据指出,受中东地区高温天气影响,游客涌向西部及东北地区避暑,西部省份在国内机票、酒店预订热度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中占比超六成。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显示,避暑已成为游客的核心诉求,“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成为热门目的地,“水上乐园”“漂流”等词语的搜索量环比增长显著。而打开某社交平台,有关“避暑好地方”的话题讨论量近343万的讨论,进一步带火相关目的地。

从城市里的“降温神器”到远方的避暑佳境,人们对清凉的迫切需求,正推动夏日消费市场呈现多元活力,描绘出“清凉经济”的鲜活图景。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追求不断提升,“清凉经济”仍需在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中不断进化,为夏日消费注入更多可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 实习生 赖雅婷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