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钢构“数字孪生”、AI巡检全覆盖——探秘宝冶智能建造新范式

2025-02-24 1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支艳蓉)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10万钢构“数字孪生”、AI巡检全覆盖——探秘宝冶智能建造新范式

2025年02月24日 1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这是国内首条实现氢能冶炼的零碳薄钢板生产线。”在上海宝冶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生产线项目开放日座谈会上,项目负责人揭晓了项目的核心环保技术。项目采用的“氢基竖炉+电炉”短流程冶炼生产高等级薄钢板的近零碳生产线,全流程每年减少碳排放314万吨以上,相当于种植1.43亿棵成年乔木。通过实地参观、展厅展示及座谈交流,项目部首次系统性披露了四大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展现了其在“零碳冶炼工厂智能化快速建造”领域的突破性实践,聚焦钢结构、防腐工艺、安全管控及固废利用四大维度,为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钢结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10万构件的“数字管家” 

  面对冶金厂房钢结构体量大、管理链条复杂(涵盖图纸深化、钢材采购、制作、涂装、运输及安装全流程)的挑战,项目团队研发“钢结构施工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对10余万个构件的精准追踪。该系统通过数字化工具串联设计、生产、施工环节,将传统分散管理模式升级为全周期协同作业,大幅降低管理成本,缩短工期约15%,为超大型冶金厂房建设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临海厂房防腐工艺突破:破解“蓝色转型”痛点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加速向沿海临港转型,海水腐蚀成为制约厂房寿命的核心难题。项目团队针对地下基础防腐展开专项攻关,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方、增设多重防水屏障及采用新型耐蚀涂层技术,形成一套适用于高盐雾环境的防腐施工体系。经测试,该工艺可使厂房基础结构抗腐蚀寿命提升30%以上,为沿海钢铁基地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AI赋能安全管控:从“人防”到“智防” 

  针对冶金项目施工中深基坑、高支模等高风险作业场景,项目构建“冶金项目全方位数字化安全管控系统”,集成AI视频监控及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可实时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闯入危险区域等行为,并自动触发预警,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80%。目前该系统已覆盖项目98%的作业面,重大安全隐患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 

  钢渣资源化技术:固废“点渣成金” 

  聚焦钢渣综合利用率低(国内不足40% vs 欧美90%)的行业痛点,项目团队创新研发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破碎筛分去除金属杂质,经高温蒸汽热焖释放游离氧化钙应力,最终将处理后的钢渣按比例掺入路基三合土、水稳层及混凝土。测试显示,钢渣三合土压缩模量提升22%,钢渣混凝土耐磨性提高18%,每公里道路建设可减少碎石用量30%,综合成本下降12%。该技术不仅破解了钢渣堆存污染难题,更开辟了冶金固废高值化利用路径。 

  “这四项技术均围绕‘零碳’与‘智能’两大主线,既是工程实践的创新,更是对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命题的回应。”上海宝冶项目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据悉,《零碳冶炼工厂智能化快速建造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未来将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迈进。 


(审核:支艳蓉)

推荐阅读

引二次元进商场,年轻人愿“为快乐买单”

周末傍晚的南京东路百联ZX,背“痛包(指挂满人物徽章和玩偶等周边的包包)”的年轻人穿梭于主题店铺之间,橱窗里《间谍过家家》的限定立牌与《排球少年》的等身立绘相伴。三米开外的扭蛋机前,两位装扮成《原神》角色的年轻人正为最后一枚限定徽章展开“决斗”。这并非传统漫展现场,而是上海商业体的日常图景。 [详细]

“3·15”曝光问题,多地监管部门执法进行时

卫生巾、纸尿裤翻新产业链,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维修“刺客”啄木鸟、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AI机器人骚扰电话……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九大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业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详细]

被划重点的腰围,究竟应该怎么瘦

在以往,一个人胖不胖的标准可能是体重、也可能是体质指数(BMI),但在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7分钟的体重管理干货里,“腰围”也成了身体健康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四肢纤细但大腹便便、或者体重过关但膀大腰圆,同样说明你“超重”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