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专列,载梦前行的“民生列车”
春节假期结束,又一轮返岗复工热潮席卷全国,从广西到云南,从秦巴山区到长三角,各地的务工专列和包车如期而至,将数百万务工人员送往岗位,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深切关怀。
广西的首趟返岗专列和云南的务工专列展现了“点对点”服务的高效性,从广西来宾市600多名务工人员搭乘免费大巴接驳到高铁站,到云南镇雄县556名务工人员从家乡直达浙江温州企业,这些具体举措有效缩短了务工人员的返岗时间,减轻了路途周转的不便,过去需要“辗转几车”的行程,如今实现了“早上在家、晚上到厂”,让务工人员的出行体验更高效、更顺畅。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秦巴山区的务工专列,这趟开行了27年的列车,累计服务了13个川陕劳务输出县市的160万务工人员,成为山区劳动者追求幸福生活的象征,从1999年首次运行到如今的常态化开行,这一专列打破了偏远地区与发达区域的地理隔阂,为无数人打开了摆脱贫困、走向希望的大门。
这些“务工专列”的背后,是一条条精心设计的就业服务链,广西人社部门早在1月份就发布了专列报名信息,而云南镇雄县则通过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精准对接企业,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搭建桥梁,这样的安排既为务工人员解决了返岗难题,也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对比过去与现在,可以明显感受到变化,以往,许多务工人员需要自行安排出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如今,各地组织的“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大幅提升了效率,广西规划开行1000多个车次、服务100万人次,秦巴山区累计运行720余趟专列,这样的精心安排传递着政府和社会对劳动者的关心与尊重。
务工专列的意义,不仅在于缩短了路途的距离,更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情感和发展差距,对于许多劳动者来说,这些专列承载的不仅是回归工作的希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一位务工人员所说:“这是家乡送我的一份温暖,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信心。”
这些列车的鸣笛声中,承载的不仅是返岗复工的热潮,更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对幸福生活的执着向往,务工专列通过“点对点”的服务,解决了城乡协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也为一个个普通家庭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宇鹏)
(审核: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