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推出“鹭质贷” 质量“硬实力”成为融资“真红利”
6634家次经营主体纳入质量信誉经营主体白名单;厦门市各银行对白名单内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200亿,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为白名单内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超10亿元……2月11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自2024年11月市市场监管局、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共同印发《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来的工作进展,解读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发布“鹭质贷”形象标识,并开展首批“鹭质贷”银企签约仪式。
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经营主体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该政策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让“质量+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把经营主体质量“硬实力”转化为融资增信“真红利”。
以“质”画像:32个质量要素指标对号入座
《实施方案》根据经营主体在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5个方面所具备的能力、资质、荣誉等重要信息,细化明确了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质量要素范围和指标清单,建立了I类(优秀)、Ⅱ类(好)、Ⅲ类(良好)3个等级的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内含32个要素指标。
其中I类(优秀)包括获各级政府质量奖经营主体、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经营主体、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经营主体等;Ⅱ类(好)包括被确定为省或市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重点项目的链主经营主体、获供厦食品“鹭品”标识授权经营主体、近三年被公示为厦门市“守合同重信用”一次经营主体等;Ⅲ类(良好)包括已建立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总监)制度经营主体、产品获得强制性认证经营主体、被认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等。厦门市经营主体可对照公布的32个质量要素指标,判断本经营主体是否纳入白名单、获得何等质量信誉等级,积极向银行申请质量信贷产品。
通过对经营主体精准绘制“质量画像”,帮助金融机构全面掌握经营主体质量信息,破解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拓宽质量效益型经营主体融资渠道。
以“质”背书:扎实的质量工作为融资增信提供有利条件
近年来,福建省对厦门市质量工作考核连续8年获A级,2023年度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居全国第二。完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光电显示)试点工作,助力光电产业新增经济效益13亿元;5条产业链入选全国、全省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湖里区、海沧区入选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全市共有27家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
厦门市质量工作基础扎实、优势显著,为实施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以质量要素增强融资信用,能够有效提高融资主体获得资金的可靠性和稳定度,对于融资方来说,增信可以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对于资金方而言,增信能够减少信用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此举能够切实帮助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经营主体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额度,提高融资可得性。据厦门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机构将对不同质量信誉等级的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时在额度、利率、费率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化。”
以“质”取胜: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首批“鹭质贷”银企签约仪式张琼/摄
在新闻发布会后的首批“鹭质贷”银企签约仪式上,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与厦门硅谷动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厦门农商银行与厦门通海船务有限公司签约,两家企业合计获得近2000万的“鹭质贷”融资。
自政策发布以来,已有6634家次经营主体纳入了质量信誉经营主体白名单。据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市各银行对白名单内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200亿,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为白名单内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超10亿元。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快速落地“鹭质贷”产品,目前已为6家质量信誉经营主体提供专项贷款近1亿元。
此外,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厦门国际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经营优势,稳步推进“鹭质贷”产品开发工作。另外,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太平财险厦门分公司等积极围绕“鹭质保”产品开发提出工作思路,力争为质量信誉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部门及各金融机构还将持续紧密协作,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质量融资增信服务,推动‘鹭质贷’产品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厦门经济行稳致远。”(张琼 张启智 张潇翎)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