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建国、张华迎、庞梦霞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居东部沿海省区市第一;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9.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2.8%,技改投资增长15.6%……翻开今年前4个月福建工业发展“成绩单”,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势头格外引人注意。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动力。今年3月以来,福建多地受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制造业、稳住工业基本盘成为福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着眼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福建靶向施策、纾困助企,千方百计稳住生产。记者深入一线发现,不少企业积极应变、危中寻机,展现出勃勃生机。
稳住实业阵地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记者走访发现,当前各地企业正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到处是一片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
在位于泉州晋江市的三六一度有限公司服装生产基地,连日来公司生产总监谢国华会同人力资源专员逐个车间宣讲刚推出的薪酬激励机制。“内部深挖潜能,外部则加强协同。”谢国华说,疫情期间企业的产量有所下降,眼下为了增产,他们一方面多招员工、多开设自动化生产线,另一方面也发动供应商一起努力增加材料供应,力争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稳产稳链,就是稳预期、添信心。着眼于“二产稳”,福建省有针对性地为实体企业提供扶持。保通保畅、金融扶持等惠企纾困措施落地,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不少实际困难,也有力提振了他们的发展信心。
泉州石狮市冠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羽毛球拍、网球拍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年产球拍300万支,销售额1.5亿元。成型、粘合、喷涂、贴标、装配、包装……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数百名工人正戴着口罩赶制一批海外订单。
“有了金融的支持,企业增资扩产的底气更足了。”冠豪体育公司总经理助理滕静介绍,今年疫情期间,企业从当地农商行申请了一笔990万元的纾困贷款,用于新厂房建设、扩大生产。“新厂房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将给企业带来30%的销售增量。”
福州长乐是纺织业重镇。近段时间来,纺织产业面临上游原材料接连涨价、下游需求萎缩的“内外夹击”。为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原料成本,当地政企协力,搭建集中采购平台。长乐“乐纺云”平台负责人俞志鹏介绍,以半消光切片为例,企业在平台“拼单”,以3500万元跨区域采购5000吨产品,成本可以降低约5%。
不久前,上汽名爵EH32项目首批可销售车在上汽宁德基地正式下线。“项目是上汽集团全球首发电动车型,克服疫情影响、物料短缺、调试时间压缩等重重困难,即将迎来爬坡量产。”上汽宁德基地厂长张子俊说,产品由上汽设计中心的中国团队和英国团队共同设计,兼具运动感和科技感,不仅出口欧洲,而且还将出口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
创新强驱动 向存量要增量
制造业是福建经济的重要支撑,鞋服、纺织、食品等轻工产业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份额相对较低。福建省工信厅厅长翁玉耀说,新旧动能转换不是另起炉灶,关键是扬长避短,把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向“新”改造,使制造业从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
近来,福建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向存量要增量。通过智能化改造、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放大集群效应等方式,不断拓宽产业护城河。
在长乐纺织企业金纶高纤的智能化工厂里,只见车间主控室“数字大脑”正在管理全生产流程,用户需求、订单数量、仓库空位和出货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金纶高纤董事长郑宝佑表示,依托大数据分析,集团实现了“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变得更高效、更轻盈。
数字经济加快了福建传统产业创新节奏,拓宽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目前,福建逾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赋能效果日益显现。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花开并蒂,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创新创业主战场。来自福建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福建省工业互联网新增接入企业比去年底增长131%,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同时,数字产业化主要领域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韧性十足。
技改引领,新技术新业态赋予传统产业全新面貌。凭借创新力,去年安踏集团在国内运动鞋服市场份额升至第二位。安踏品牌鞋创新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蔡之本说,安踏把科技研发创新放在资源投入的首位,吸纳了200多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并建立了全球设计研发中心,累计申请国家创新专利超1400项。
安踏是鞋服行业转型的缩影。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说,站在“国货潮”的风口上,顺应消费升级大势,福建鞋服产业抢抓新机遇,朝着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有力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老树新枝,春芳满园。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新格局成为福建产业优化转型的着力点。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又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
“做强纺织鞋服、装备制造等‘老产业’与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新文章’正呈交相辉映、深度融合趋势。”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处处长蒋淞卿说,这有利于福建找准经济发展着力点和增长点。
逐浪新制造 龙头舞起来
走进宁德时代全球“灯塔工厂”,可以充分感受到全球顶尖的制造工艺魅力。在这里平均每1.7秒下线一个锂离子电池电芯,每20秒装配成一个电池模组。利用人工智能、先进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宁德时代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5%,将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了10%。
宁德时代的发展是福建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一个缩影。近年,曾经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的宁德凭借后发优势,瞄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布局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了“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圈。今年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居全省首位。
龙头引领,产业聚链。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宁德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配套体系,让“月亮”与“星星”相融共生。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宁德市先后引进80多家产业链企业,已多年保持全球最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领先地位。
在位于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能先锋检测科技公司车间,技术人员正忙着电池性能检测。这是一家开展新能源整车级别热失控和内外部火烧检测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多家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都是其合作伙伴。
“今年前四个月,我们营业收入实现了翻番,全年预计总营业收入将达到1.8亿元。”公司副总裁陈俊健表示,尽管宁德市遭受本次疫情影响,但得益于福建省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增长,公司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创新驱动是发展之源。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结构短板,近年来,福建省持续补足新兴产业链条,创新引擎在八闽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走进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光股份公司展厅内,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镜头令人目不暇接。桌上摆放的镜头,有的小如一个圆点,有的大如一个圆盘,还有组成球状的鱼眼镜头,也有组成探枪式的方形镜头……
作为中国光学镜头领军企业,福光股份公司依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行走在追“光”路上。公司研发负责人唐秀娥说,通过自主创新,公司填补了多项行业技术空白,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成为海康威视、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主要镜头提供商。
找准定位,谋定后动。福建倾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目前,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500家,已有221家福建企业成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