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成都:“朋友圈”凝聚“合”力

2022年06月10日 06:14   来源:成都商报   

  成都:“朋友圈”凝聚“合”力

  成都都市圈

  作为全省首位城市,成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推动区域功能分工、产业协同和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成德眉资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聚焦“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双核联动协同

  ■ 翻看成都发展历程,两个“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联合、产业耦合、服务融合……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让成都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 先看成都都市圈。作为全省首位城市,成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推动区域功能分工、产业协同和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成德眉资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整个区域发展质量“水涨船高”。

  ■ 数据显示,2021年成德眉资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1.9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重达33.8%、占全省46.4%、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区水平。作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获批的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 再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双核联动协同。

  ■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较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占全国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达到了6.5%和30.8%。重庆向西,四川向东,川渝两地要素加快流动,产业加快交融。

  ■ 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提出,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

  ■ 一个“合”字,凝聚合力,见证合作。

  “长板协作” 圈内资源跨区域整合

  每隔一天,位于眉山市的四川和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会有一辆满载20吨化学品的罐装车出发,不到一小时,就到达目的地——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到成都建厂后,因为配套合作的关系,和晟达也准备在四川布局,经过多方考察,我们选择了距离成都很近的眉山市彭山区。”和晟达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投资的目光放在了成都都市圈。都市圈内,既有成都市地理位置、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营商环境等突出资源优势,又有德眉资土地资源、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强强联合,便有了都市圈“研发+制造”的合作模式,让建圈强链行动在都市圈内走深走实。

  例如,今年一季度,眉山新签约通威太阳能投资120亿元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中创新航投资100亿元的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眉山基地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通威太阳能和中创新航都同时在成都与眉山两地有重要布局。

  对企业而言,都市圈内更便捷的上下游配套和更具规模效应的产业布局,带来了做大做强的底气。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创新航西部产业集群。”中创新航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公司频频在成都都市圈“落子”时提到。以成都都市圈为核心,中创新航不仅要打造西南研发中心、业内最大的储能产品单体生产基地、运维大数据平台,还将发挥“链主”作用服务区域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

  对城市而言,“链主”企业的带动和成都产业的溢出,给德眉资三市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让“投资德阳就是投资成都”成为共识,德阳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今年一季度,成都市金牛区和德阳什邡市联合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智研发生产项目,由金牛区研发、什邡生产制造无人机。这也是在金什合作园区落地的第一个项目。

  “推动资源跨区域整合,既是服务重大战略的要求,也是成都做强极核主干功能的内在需要。”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加强产业协作配套研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成德眉资产业发展资源共享、协作联动、互促共进,共同打造装备制造等4大产业生态圈和轨道交通等7大重点产业链,构建“长板协作”格局。

  目前,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领域已探索形成了“研发在成都、配套在都市圈、应用在市州、绿电返成都”的机制。

  “朋友圈”效应对于产业链的打通和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截至2022年3月末,德眉资3市承接成都转移企业共372户;德眉资3市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共计51户。

  “生活同城” 圈内公共服务跨城便捷共享

  “向左,籍田;向右,视高。”站在柴桑河中桥上,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青林社区党委书记高跃凯指着桥头的蓝色指示牌说,一河接两地,两地根同源,在口音和风俗都很相似的两地,若不是这块蓝色标牌的提醒,人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成眉交界处。

  行政边界往往带来的是公共服务的差距。在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的过程中,四地深入推进“校校结对”“医疗卫生专家库”共建共享——以成都为中心的特大城市教育和医疗资源正不断向德、眉、资聚集,大幅提升三地公共服务水平,加速成德眉资市民生活“同圈”,让公共服务的边界逐渐擦去。

  要接受优质的教育,成都七中、四中等优质网教资源覆盖德眉资远端学校146所、服务学生2万余人;“文翁大讲堂”“名师名校长论坛”等成都师资培训平台持续向德眉资开放。

  要享受优质的医疗,四地组建皮肤、呼吸、心血管、神经内科等专科联盟,25家三甲医院实现74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484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码)互认互用。

  日前,全国首个都市圈全面体检分析《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出炉。《报告》显示,成都都市圈是快速成长的发展型都市圈,其中,成都都市圈在共享水平、生活同城等评分均名列国内都市圈前茅。

  “以前觉得德阳离成都好远,单程要两个小时,路上的时间足够我睡一觉。”今年28岁、家住德阳的小潘想起儿时和父母一起搭乘公共汽车“赶成都”的经历,仍有一些感叹。但现在,小潘有了更多更快的选项。“去成都东站坐高铁,20多分钟就可以到德阳。如果想要更灵活的出行选择,还可以到成都医学院地铁站坐3号线摆渡车,直达德阳文庙。”小潘说,现在“赶成都”不再是只有周末才能安排的行程,而是想走就走的便捷出行。

  家住资阳市雁江区苌弘广场附近小区的李江,习惯晚饭后到轨道交通资阳线的项目现场外转一圈,除了日常锻炼,也顺道看一眼建设进度,“不仅去成都多了一种交通工具,也能体会坐地铁上下班了。”作为四川首条跨市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目前全线7座车站已封顶5座,预计2024年开通试运营。

  目前,成都至德眉资日开行动车124对、日均服务旅客2.4万人次,是动车公交化运营前的3.1倍、2.2倍。成资S3线加快建设,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列入上位规划,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高快速路网不断织密,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成资大道、蒲丹快速路一期等建成通车,滨江大道开工建设,首批“断头路”打通9条。

  “双核联动” 携手谱写“双城记”

  听一段福宝高腔山歌,追溯先民农耕、渔猎、伐木的故事;看一段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感受酥脆化渣的米花糖蕴藏的一方水土、一方风味……为迎接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遗之旅线上集中展示活动将于6月11日上线,届时文旅达人非遗推介、非遗直播带货、非遗大课堂等精彩内容将对巴蜀文化的非遗资源来一次集中展示。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文旅合作亮点频频。成渝双城刚在端午假期登上假日出游热门目的地排行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的印发又给双城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提供重大机遇。

  事实上,成都强化双核联动共提能级,在川渝合作机制统筹下,主动加强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携手谱写“双城记”、合力建设“经济圈”。在文旅合作上,两地国家广告产业园、武侯三国创意园与沙坪坝磁器口古镇等共塑文旅新品牌;在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上,双城成立了都市夜间经济联盟,并举办了双城的机遇对接会。

  更多的产业合作在双城展开。共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成渝联合发布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地方产品目录,成立汽车、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联盟,推动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成渝两地130余家零部件企业相互参与对方整车配套。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两地企业发起设立1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成都农交所与重庆土交所探索共同产权市场建设合作,两地商业保理公司实现西南地区双保理业务“零”的突破。

  “未来五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将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这样展望未来。

  “双城”到底方不方便?两地居民的感受最真切。

  去年12月,在成都工作的曾庆堂在老家重庆买了房,仅仅十来分钟,他就办理好了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成渝两地实现了公积金信息共享互认,申请贷款时不用再提供异地缴存的相关材料,很方便。”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共同起草、向上申报或出台的规划达30余个。在基层,川渝两地各部门、各市州区县、各领域共签署合作协议300多个,数量之多、密度之高、范围之广,均前所未有。

  截至5月底,今年川渝共建的160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中,已有151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49.2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836.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5.6%,平均每天投资超5.5亿元。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成都:“朋友圈”凝聚“合”力

2022-06-10 06:14 来源:成都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