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
◎柳 鑫 孙嘉隆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今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通过设立科创基金、引重大项目,全力加快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盛蕾透露,今年起,常州将组建科技创新“航母编队”,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每年引进10万名人才,到2025年末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达300家、上市企业超150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
盛蕾介绍,5年来,常州围绕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和重大举措,重点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引入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有76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占全省13.6%;新增各类人才35万人、引进2000多个领军型人才,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8.1万人。
常州还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已拥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是中以两国政府唯一共建的园区,将致力打造成为新时期国际创新合作新典范,中德、中欧、中瑞等4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获评数居全省第一。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8家在常州投资119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422亿美元。
在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看来,做强优质项目,常州有集群发展的“生态圈”。常州经过多年创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的优势,制造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未来5年是常州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
记者了解到,进入“十四五”,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要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
陈金虎告诉记者,今年来,常州针对创新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围绕创新链加速部署人才链,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并设立市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市创新发展工作,协调推进重大创新事项。
常州推出了“龙城英才”计划、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未来5年引进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设立400亿元科创基金,1∶4撬动各类社会资本,5年将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组织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由市4套领导班子带队,赴14个重点城市开展人才招引,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全方位激发了创新活力,打造出科技创新“常州模式”、智能制造“常州样板”。
“下一步,我们要推动产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壮大,要让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拔节起势。同时,正在着手打造企业总部集聚区。”陈金虎说。
本次以“聚力国际智造名城,打造开放创新高地”为主题的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27个涉及创新载体、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折合人民币总投资超过6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