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上海提前4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目标

2019年12月27日 14:12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俞陶然

  记者近日从市科委获悉,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4.16%,这是上海历年来首次超过4%。2019年这个比例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2017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5年后,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要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以上。如今,上海提前4年就完成了目标。

  “超过4%”这个数据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何意义?喜人数据的背后,存在哪些隐忧?上海企业研发投入总额比深圳企业少1000亿元,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多位专家进行了分析解读。

  高投入确保科创良好态势

  “4%在全球范围内意味着比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少发达国家也低于4%,一些发达国家只有2%出头。”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说,过去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及其相当于GDP的比例逐年提升,从2014年的3.58%升至2018年的4.16%,反映了政府和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积极作为,合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喜人态势。

  随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部门的科技创新产出预计会越来越多。今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就与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加息息相关。截至11月底,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数约占全国总数的28.7%;《自然》评选的全球年度十佳科学论文中,2篇中国论文入选,均出自上海;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082.01亿元,同比增长15.8%。截至12月6日,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有12家,占总量的19.6%,排名国内第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常静认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是体现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财政经费只是全社会研发经费的一部分。政府如何通过高投入,带动企业等社会力量掏出真金白银投资研发,这需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机制,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政府投入要侧重能力建设

  上海市区两级政府2018年研发投入近400亿元,但一些业内人士反映有点分散,投入效率有待提升。这就关乎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作为《2021—2035年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总体组负责人,石谦认为,上海财政科研投入亟待从“任务型项目布局”向“体系化能力建设”转变。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科研投入以竞争性项目为主,导致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用于申请项目,热衷于做“短平快”研究。近年来,上海加强“机构式资助”,如建立了一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让平台研发团队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是体系化能力建设的良好开端。面向2035年,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创能力建设,这样才能突破更多的卡脖子技术。”

  体系化科创能力可分为5个层面: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团队、制度、价值观。政府投入要聚焦前3个层面,并通过制度设计和价值观引领,在各个领域谋划全链条、全要素布局。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国际咨询课题负责人江浩的观点,与石谦不谋而合。“发达国家的财政科研投入中,保障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通常为4:1,而我国约为1:1。竞争性经费比例过高,不利于科研人员沉下心来做创新性研究。”上海可率先提高保障性经费占比,同时进行相应的考核机制改革,采用同行评议等方式,对保障性经费投入的效果做出科学评估。

  4.16%背后的一个隐忧

  上海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不够高,是4.16%背后的另一个隐忧。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上海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处于60%至65%区间。这个比例不算低,但还有待提升。

  放眼全国,深圳2018年企业研发投入比上海多1000亿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圳有华为、腾讯等一批创新型大企业。特别是华为,去年研发费用支出高达1015亿元,相当于上海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359亿元)的75%。

  如何激发上海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常静认为,首先,政府可搭建更多平台,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创新融通发展。通过“开放式创新”等融通发展模式,能促成更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合作,拉动企业的研发投入。其次,政府要进一步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让这类企业专注于某个领域,持续高额投入研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体系化科创能力建设,对拉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意义。石谦表示,全链条、全要素布局意味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三者是紧密衔接的,要引导企业充分融入这个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创新,更多地开展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企业尝到科技创新的甜头后,研发经费支出自然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紧密协同避免投资分散

  在体系化能力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需加强相关委办局、各区政府之间的协同,避免投资分散、平台与项目不匹配等问题。

  这方面,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反映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表示,作为市政府设立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希望得到各个委办局以及各个区的扶持,包括政策和资源对接。然而目前,除了市科委、普陀区政府全力扶持外,这家去年成立的研发机构尚未与其他相关部门充分对接。

  近期,市经信委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后,委托研究院调研全市机器人产业,为市经信委制订产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这是功能型平台业务拓展的很好案例。郑军奇建议政府推动各个相关部门与功能型平台对接,把这类新型研发机构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当然,功能型平台也要主动作为,与各部门积极合作。

  江浩补充说,以引进诺贝尔奖得主团队为例,深圳近年来引进了10个以上,为他们建立了工作站。深圳市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相关部门都有考核指标。上海也在大力引进诺奖得主团队,建议相关部门切实提高研发投入、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