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上海首批133名市民园长走马上任

2018年08月24日 10:22   来源:新民晚报   

  为了提高申城公园的管理水平,本市绿化市容部门推出以“专职园长为主,市民园长为辅”的“双轨制”公园管理模式,上个月公开向社会招募了一批市民园长。目前,首批133名市民园长已经走马上任。他们和专职园长有何不同?

  沟通管理者和游客

  为何要设立“市民园长”?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朱虹霞认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园却藏着诸多烦恼,要解决这些烦恼,只靠公园园长还不够。“有游客就会认为,园长总归是站在公园管理者的立场,再怎么沟通,似乎都隔着一堵墙。”

  市民园长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在管理者和市民游客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日常工作中,市民园长要收集社会各界对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意见和建议,还需协助、配合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容环境和游园秩序,对损坏公园设施和园林植物以及噪音扰民、乱扔垃圾、违规钓鱼、宠物入园、自行车电动车入园、摆摊设点不文明、不安全游园行为进行管理和劝阻。

  耐心倾听游客意见

  今年68岁的母泽林是辰山植物园的市民园长。植物园正在举办睡莲展,只见他边巡园边不断提醒游客:“不要挤,文明观赏,不踩不摘……”一路上,有游客找洗手间、饮水处、景点、餐厅等,他都会停下来耐心给他们指点方向,还不时在纸上、手上画地图指路。母泽林性格温和,讲话慢条斯理,“平时我们引导、服务游客,首要就是耐心倾听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园方。巡视中如果发现管理和硬件上的不足,也会及时提出。”

  让这位市民园长开心的是,园方定期请专家给他们“补课”。遇到游客询问时,他们可以把植物学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母泽林说,他和一些志愿者成立了科普讲解组,自己搜集、撰写、修改材料,之后将在公园的热带花果馆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讲道理也要讲人情

  广场舞、晨练者的“大喇叭”,是让许多公园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但在闵行区黎安公园内,十多个文艺团队都很自觉使用小功率喇叭。市民园长吴莺告诉记者,来这里唱歌跳舞的都是周边的老邻居,一般被讲过一次“不允许带大功率喇叭进园”,大家都会给面子不会再犯。

  除了讲道理,还要讲人情。一次“市民园长接待日”,有个文艺团队提出,每天把喇叭带来带去很不方便,能不能寄存在公园?吴莺把这个想法转告给园长,两人一起在公园里巡查商量一番,最后找到一间工作人员的工具箱房,整理腾挪出空间,还安好铁闸门、配好钥匙,交给对方。“你帮过别人,别人以后总会听你的劝。”

  当市民园长,没有报酬或补贴,反而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应付各种麻烦。吴莺说,自打做了市民园长,家务活基本都是老伴承担了,老伴还常常嘲她比退休前都忙。

  目前,首批招募录用的市民园长共133名,而全市公园有243座。“一些新建的公园还没有市民园长。”朱虹霞说,通过招募、专业培训,力争今年内在全市公园实现市民园长全覆盖。(记者 裘颖琼)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