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阿姨的肚子这么大?”
“是因为阿姨肚子里有小妹妹呀。”
“她什么时候能出来?”
“再过两个月阿姨就能把小妹妹生出来了。”
“小妹妹是怎么进到阿姨肚子里去的?”
……
“我也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吗?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
……
5岁的瑶瑶最近经常问一些类似的、让妈妈不知如何作答的问题。有时候妈妈会随便地搪塞过去,如果实在找不到应对的办法,瑶瑶妈就表面上若无其事地环顾左右而言他,把女儿的话题岔开去。不过,瑶瑶似乎对这类话题特别感兴趣,即便当时得不到答案,过一两天她还会旧话重提,以至于妈妈再一次陷入尴尬。
近日,《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也在网上引起热议,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为此联系教材的编写方、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由于有多家媒体提出采访要求,课题组采取了一并“回应”。
面对家长和网友褒贬不一的议论,《回应》表示:“基于性别的歧视、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青少年非意愿怀孕和人工流产,频发的儿童性侵害事件,让我们在痛心之余深感相关工作刻不容缓。”
的确,“性”犹如隔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孩子十分好奇,千方百计想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而许多父母却难以启齿。怎样看待儿童性教育的争议?家长又应该如何把握好分寸、把性知识恰当地传授给孩子?
遮遮掩掩孩子会更好奇
相信很多孩子都问过爸爸妈妈同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有的父母告诉宝贝他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小天使,有的父母则说孩子是捡来的,这些说法只能应付小小孩。当廖女士面对5岁儿子这一疑惑时,她知道上述简单的回答会引发儿子新的疑问。于是,她这样回答儿子:“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播种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妈妈肚子里一点一点地长大,长成了小小的你。到妈妈肚子大得装不下你的时候,医生再开刀把你取出来。”廖女士告诉记者:“幸亏我当初生孩子时是剖腹产,这么回答儿子,也算实话实说,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停止。”
廖女士表示,听完她的解释,儿子似乎满足了,但孩子的满足没有维持多久,他在6岁多的一天重续曾经的话题:“妈妈,爸爸是用什么方法把种子放进你肚子里的?那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呀?”廖女士没想到儿子会刨根问底,一时语塞,只好用“这是个秘密,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这样的话糊弄过去。
廖女士说:“儿子当时失望的表情让我很不踏实,我感觉说不定什么时候他还会问。果然,又过了几个月,儿子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打针,回来的路上他突然问我:‘爸爸是不是用打针的方法把种子打进妈妈肚子里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解释,只好含含糊糊地说‘差不多吧’。”面对孩子一连串的追问,廖女士感到很为难。
像廖女士的儿子一样,很多孩子在这方面有好奇心,他们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和猜测。
与一些羞于和孩子谈论这一敏感话题的家长相比,洪女士在对待儿童性教育上属于比较开放一族。儿子彬彬刚满3岁,她就把给儿子洗澡的任务交给了先生。有时,彬彬吵着要妈妈洗,她告诉孩子:“彬彬是小小男子汉,而妈妈是女人,男女有别、各有隐私,妈妈不方便给你洗。”她还告诉儿子,平时裤衩背心盖住的地方是不能给别人看,更不能被别人摸的,彬彬也不要偷看别人,那样做是很不文明的。
洪女士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强,在很多事情上,家长越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孩子想探究的心理就越强烈。孩子没有大人想得那么复杂,性教育是一门科学,最好让孩子从小接触,孩子可以在大人的引导下学习《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中的内容,否则,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说就有点晚了。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