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关注低温下劳动者:低温津贴很少被提 甚至从未听说

2016年01月14日 14:27   来源:新华网   

  2016年1月11日,农历腊月初二,早上7点半,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实时气温零下33摄氏度。

  44岁的李淑霞在家中快速吃着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两个猪肉酸菜馅的包子。

  饭后,李淑霞先在厚厚的毛衣外裹上一件棉袄,再套上厚重的外套,最后用帽子和口罩把头面部包得严严实实。

  房门一开,寒风裹挟着白色雾气扑面而来,李淑霞出门上班去了。一路上,已经“胖”了一圈的李淑霞透过口罩呼出大口大口的热气,有点儿吃力地步行前往位于市区中央大街的责任路段。

  李淑霞是一名环卫工人,她所在的根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3摄氏度,每年冬季都会有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素有“中国冷极”之称。

  里三层外三层的冬装,不仅使李淑霞看起来非常臃肿,行动也十分不便,“弯腰捡垃圾、铲积雪都使不上劲儿,衣服实在太厚太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李淑霞清扫好了责任区的一部分路段,打算歇会儿。此时,她的口罩、眼睫毛和眉毛上早已挂满了厚厚的一层白霜。

  放下工具,李淑霞走进一家刚开门的手机店暖和身子。她一边搓手跺脚一边念叨着:“冬天上班最遭罪了,穿了这么多那么厚的衣服,不到半个小时就冻透了。时间过得太慢,好像也被冻住了似的。”

  李淑霞在根河市做环卫工人十多年了,每年冬季都是她最发愁的时候。“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在外面时间长了,我的腰、腿就疼,感觉凉气顺着鞋底往身上钻,别提多难受了。”

  这几年,李淑霞的腰腿在冬天疼痛的频率和程度都在增加,但她一直拖着没有去医院看。“估摸着就是风湿病呗。我是临时工,不像有编制的同事那样有医保,要是查出点儿啥病来,又是一大笔开销。我总寻思着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应该没啥大毛病。”

  李淑霞告诉记者,她的工友们大多都有风湿病、胃病,还笑称“这是我们环卫工的职业病”。

  有着十年从医经验的安徽省合肥市外科医生张枫说,皮肤暴露在较冷环境中时间较长的话,身体会自动收缩皮肤、手指等的小血管,以利更多的血流到重要器官,这种自我保护措施让手指等很快变得更冷。如果不加强保护,产生冻伤现象在所难免。

  记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冻伤”列为新增的职业病之一。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低温”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主要应该从“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9个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当记者问起当地环卫部门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保护情况时,李淑霞说:“前年给我们发了一整套棉服,从棉衣棉裤到棉鞋棉手套。今年又给重新量身高啥的,应该是要发新的了。”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