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城市转型中的“减”与“增”

2015年12月14日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李治国 黄晓芳

  城市转型中的“减”与“增”

  ——上海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

  建设用地“负增长”,总规模“总量锁定”……人们常说的“大上海”,如今在土地使用上格外“小气”。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搞好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实情况是:土地资源的紧约束,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常态,传统用地扩张式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上海土地资源的现实情况。

  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让建设用地减量,让经济发展增效,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者们持续求索的课题。

  敲定建设土地“天花板”

  “如果建设用地减量化这篇文章不做好,整个上海的发展是灾难性的。”韩正这样强调。

  “减量化”就是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而且社会经济或者环境效益较差的建设用地,通过拆除复垦等土地整治工作,恢复农地生产能力,发挥生态用地功能。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说,上海建设用地减量化的重点是规划建设区外现状低效工业用地。

  上海为什么着力强调建设用地减量化呢?因为土地已成为上海当前面临的最大资源瓶颈。截至目前,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超过全市陆域面积的40%,明显高于不少国际大都市。据介绍,上海此前设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目标为3226平方公里,接近全市陆域面积的48%。而今年,上海将2020年的阶段控制目标确定为3185平方公里,为未来建设用地的“终极规模”。上海市明确要求:“建设用地规模必须只减不增、必须负增长”。

  庄少勤说:“在土地利用问题上,上海已经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城市发展进入资源‘紧约束’阶段,必须转型升级。”

  据统计,上海现状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重偏大,其中,规划建设区外现存低效工业用地约占198平方公里,该区域工业用地占全市工业用地比重接近1/4,工业总产值占比却不到10%。“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改革开放早期的镇、村集体或私营企业,如今这些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下降,能耗、污染、安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把‘198’区域作为减量化工作的重点。”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综合保护处处长黎而力说。

  2014年,上海市共落实“198”区域减量化地块689公顷,预计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上述地块的复垦验收工作。2015年,全市下达“198”区域减量化考核任务共700公顷,截至目前,已立项958公顷,占下达任务的136.8%。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