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北京政协委员:剥离非首都功能是疏解人口关键

2015年11月16日 10:00   来源:北京日报   

  市政协常委在政协常委会小组讨论中发言。

  为啃下北京发展“硬骨头”献策

  “未来五年,北京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疏解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治理大城市病,实现城市和谐宜居。今年北京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可能是最费心力的一次。”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主任王守法感慨地说。

  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市政协调动“最强力量”出谋划策。4月以来,确立9个专项课题,成立专家组,探索网络议政新形式,开展“我为北京‘十三五’规划编制献一策”活动。2100多人次的政协委员、党派团体成员、专家学者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大气治理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难题,为啃掉这些发展“硬骨头”出谋划策。

  剥离非首都功能是疏解人口的关键

  “囿于当时发展理念,北京人口规模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口。”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主任王守法委员快人快语。

  “‘十三五’期间,北京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调控任务。”王守法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明了人口规模“死线”,到202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至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他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多管齐下,转变人口调控思路,从原来依靠户籍调控,向依靠产业调控转变,在剥离非首都功能中完成既定任务目标。

  刘桓委员也认为,“坚持市场导向,一方面用经济手段调控北京各项产业,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提高其在京生存成本;另一方面适度提升北京法律、教育、城管等生活成本,用经济手段调控外来人口。”

  产业迁出之后,人口会随之迁出吗?会不会出现产业转走但人留下来了的尴尬局面?市委原副秘书长王翔委员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定具体措施,深入研究人往哪里走、怎么走等现实问题,并做到全市一盘棋,防止被疏解人群在北京范围内转圈。

  “一方面控制人口规模,一方面还应该实现人口的区域合理分布。”王翔认为北京还存在着首都中心城区无序扩张、卫星城“有城无业”的尴尬现状。他建议,逐步完善与各区县功能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争取实现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定数量的优质中学、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到郊区发展和居住。同时,按照“职住合一”思路,在疏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同时,研究和推动有关人员生活居住地的转移。

  市政协副主席马大龙提出,人口调控要综合考虑到人口政策对北京的冲击。有数据预测,全面放开二孩后 ,北京每年增加约10万户籍人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要对这种人口的刚性增长做好对策研究。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