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出台全国首部火锅产业地方法规
重庆火锅是一张飘香世界的美食名片,如何为该产业保驾护航?
昨日,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首次听取市政府关于《重庆市火锅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未来该条例出台,将成为全国首部专门促进火锅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重庆打造“世界火锅之都”的题中之义。
立法动因源于重庆火锅产业的巨大潜力与现实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火锅产业展现出较强市场活力:全市火锅相关企业约1.89万家、门店3.96万家,全年火锅消费收入高达824.36亿元,带动火锅食材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9.5亿元,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411.73亿元。成为连接一二三产业、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当年火锅全产业链产值已达64786.24亿元,重庆占比为5.27%,这表明重庆火锅产业在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实力、供应链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重庆高度重视火锅产业发展,已将火锅食材产业列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为了破解重庆火锅“成长中的烦恼”,将产业优势转化为胜势,重庆决心通过立法为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法治化轨道。
此次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共30条。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四大方面:健全发展促进机制、完善发展产业链条、营造发展良好生态、强化发展政策保障。记者从中看到,重庆将持续重视建设生产、加工等产业基地,优化仓储、配送等物流体系,打造火锅发源地、集聚地等消费场景,推进“重庆火锅师傅”等人才培养,落实就业创业等扶持措施。同时,还鼓励重庆火锅“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条例草案》特别注重对重庆火锅独特品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草案提出支持对火锅工艺技艺的传承创新,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重庆火锅评价体系,并明确开展评价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在品牌建设方面,草案鼓励申请相关商标、申报“老字号”,培育品牌企业、门店,打造公共品牌。文化层面,草案要求挖掘保护火锅文化资源,支持主题博物馆建设,推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为火锅产业立法不仅是重庆对特色产业精细化、法治化治理的积极探索,也向外界传递出重庆决心将火锅这一传统美食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更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的强烈信号。
郭发祥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