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2025-09-30 06:13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2025年09月30日 06:13   来源:新华网   

漫步广州南沙湿地,红树成林连荫,千亩滩涂绵延,鸟类自在栖居——树、水、鸟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南沙湿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入海口西岸,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支点,每年吸引近10万只候鸟栖息过冬,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近年来,这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候鸟打造越冬停歇、觅食繁衍的“中转驿站”。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南沙湿地根据鸟类习性进行了内部功能分区。“饭堂区”有上千亩低水位滩涂,候鸟季水深维持在10公分左右,便于鸟类从容觅食;“筑巢区”内的红树林枝叶茂密,平均高度超过20米,可有效防范天敌侵扰,为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游玩区”则种植了秋茄、木榄、水黄皮、海芒果、桐花树等生长速度较慢的矮树林,成为鸟类嬉戏游玩的天然乐园。

广州南沙湿地讲解员陈宇佳说,从黑脸琵鹭到斑嘴鸭,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迁徙途中“流连忘返”,选择在南沙湿地定居落户、繁衍后代。

据介绍,南沙湿地以构建“科学监测——数据应用——协同发展”闭环体系为目标,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定期开展湿地植被、鸟类动态、环境质量等专项生态监测项目。广州市人民政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南沙湿地累计监测到鸟类185种,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褐翅鸦鹃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4年,南沙湿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观测数量达91只。

2020年以来,广州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000余公顷。南沙湿地内的红树林不仅为鱼虾、贝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候鸟储备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成为生机盎然的“生命食堂”。(仇清漪、肖恩楠、马晓澄)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