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饮食和户外活动如何调整?医生来支招

2025-09-08 06:47 来源:今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开学后饮食和户外活动如何调整?医生来支招

2025年09月08日 06:47   来源:今晚报   李文博

近日,中国天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推出了全国肥胖率分布地图,其中天津与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成为肥胖率最高的几个省份之一,每5人中就有1人肥胖。

我国整体呈现北胖南瘦趋势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成人体重标准,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

不过,更为专业地评判是否肥胖还要借助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这会让一些“隐形”的超标人群显现出来。例如一些人四肢纤瘦,体重达标,但是肚子大也需要警惕。因为当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属于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这个指数提示你内脏脂肪超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全国肥胖率分布地图将全国31个省(区、市)按成年人(≥18岁)肥胖(BMI≥28)占比人群情况,由低到高排列后,划分为五个等级。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是肥胖率最高的几个省份,每5人中就有1人肥胖。而相应的低肥胖区域分别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青海、宁夏,平均10个人中有1人肥胖。

肥胖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多

总体来说,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这似乎与不少人的印象相符,北方人多高大壮硕,南方人多瘦小。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藏在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里。

从气候环境与身体活动因素来看,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为了抵御寒冷,人体本能的脂肪储存需求增加。另外,北方漫漫冬季、气温低,大风天气多,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让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比如东北地区就有“猫冬”的文化。如此一来,寒冷地区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每天的活动量,若饮食再不加以控制,体重就更容易上涨。反观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适宜运动的时间长。而炎热的夏季,人们即便是一动不动也可以大汗淋漓,身体能耗较高,不易堆积脂肪。

气候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膳食模式。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北方的居民膳食中馒头、面条、饺子等高碳水,以及红烧肉、炖菜、油炸食品等高脂肪含量食物占比较高。这些食物饱腹感强,能帮助人们御寒,但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能量,能量一超标就容易导致肥胖。而南方地区往往以稻米为主食,同样大小一碗米饭,相比一碗面热量更低。此外,漫长的夏季让人们追求饮食的清淡,荤素平衡,这对控制体重来说无疑又是一种助力。

从地理地貌来看,北方大部地区以高原、平原等平缓开阔的地形为主。在南方则多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在多山的地方,人们每天频繁上下台阶、上下爬坡,就连通勤也变成了“有氧运动”。如此日积月累,无形之中降低了肥胖的发生。

关注儿童健康 专家来支招

近年来,儿童肥胖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郑荣秀表示,开学后孩子们从假期的松弛状态切换到规律的校园生活,从饮食搭配、户外活动时间上要作出调整。

饮食搭配方面,要应对“开学初期的肠胃适应”。首先要三餐规律,告别假期的“早餐午餐二合一”,早餐要保证营养,应包括蛋白质(牛奶、鸡蛋)、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燕麦)和维生素(适量蔬菜和水果),一顿优质的早餐为孩子一上午的学习提供能量。其次要均衡营养,饮食上注意多样化,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是构建免疫细胞的重要原料,能帮孩子避免因肠道菌群失调出现的腹胀、腹痛以及对秋季腹泻的易感。此外,秋季干燥,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减少油炸、甜腻食物,这些食物易导致肥胖、加重身体负担,抑制免疫细胞活力。

身体活动方面,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助力生长发育,也是激活身体“免疫力”的最好方式。首先,保证每日活动量: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周末可以安排一些家庭运动,如爬山、骑行、球类运动等。要享受“阳光维生素”:秋季的阳光和煦,多晒太阳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骨骼健康和免疫力提升都非常有益。此外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刚开学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避免运动过量导致疲劳反而降低抵抗力。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