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 正向“六边形战士”迭代

2025-07-21 06:43 来源:钱江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养老机器人 正向“六边形战士”迭代

2025年07月21日 06:43   来源:钱江晚报   于山 肖暖暖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从现在开始,在一旁陪伴老人打盹,倾听老人回忆青春的,可能还有养老机器人。

眼下,智能机器人在养老领域被寄予厚望:协助老人行走、照护老人身体、陪伴老人缓解孤独感……这些过去只存在于科幻中的机器人,如何改变养老领域,未来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老年生活?

陪护、炒菜、洗头样样行

多地试水机器人养老

“小悉小悉,我是谁?”“你是胡淑姿奶奶。”“你是唐桂凤奶奶。”

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一个寻常的中午,胡淑姿和唐桂凤坐在一起,跟机器人“小悉”聊天。听见小悉准确地叫出她们的名字,两人笑得眯起眼。

“小悉”是一个外形偏卡通、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具有安全巡逻、视频通话、智能代送、健康检测、健康档案等功能。今年6月,“小悉”在杭州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式上岗。

“老人觉得新奇,喜欢和它说话。嘴挺甜的,还会给老人讲故事,像机器人孙子。”杭州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助理董姗姗告诉记者,“小悉”是得力小帮手,能巡逻、视频通话、送小物品,前后摄像头和跌倒警报功能让照护更安心。

今年以来,围绕老年生活的多样需求,各种功能的养老机器人,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广、投入使用。

杭州智元研究院针对养老应用,推出了“踏山”和“搬山”两款产品。“踏山”主要为老年人髋关节提供支持,减少髋关节压力,让行走更有劲,爬楼梯也更省力;“搬山”专为搬运设计,护工在搬运搬护时就能大幅减轻负荷。

丽水市云和县百龄帮凤凰家园长者养护中心引进能炒2000多个菜的“小管事”炒菜机器人,解决了养老院厨师炒菜水平发挥不稳定的难题。炒菜机器人内置老年人菜谱,满足老人对口感和营养的需求。

此外,洗头机器人、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居家服务机器人……也先后在深圳、重庆、上海等地的养老机构投入使用。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陈知然表示:“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出发,养老机器人会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功能应用一直在“进化”

或将助力老人融入社会

早在2016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曾引进过5台养老机器人“阿铁”,其主要功能包括提醒服药、定时巡房等,能表演舞蹈和唱歌,能视频通话、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遥控。

“阿铁”在当时看来已相当“高科技”,而现在面市的养老机器人,不仅机械部件更加可靠,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小悉’的身高是1187毫米,方便老人坐着跟它交流,特地设计的偏卡通外形也是为了让老人更有亲切感。”“小悉”的生产商骅羲科技创始人闫春秋告诉记者,“小悉”上岗后仍会根据实际使用进行升级优化,如增加自动抬头或低头的功能,让“小悉”直面老人。

“现在‘小悉’测血压、体温等,还是需要人工穿戴上测量设备,希望以后能更方便。比如它能不能自己就有手,握一握老人的手腕就能自动测量。”董姗姗说。在功能上,养老机构还希望“小悉”能做得更多。

“小管事”炒菜机器人也接到了新的需求,尽管它能做的菜增加到了3800多道,其中1800多道为老人餐。但老人想吃药膳,开发制作药膳的功能,也因此被提上了议程。

真切的需求正催生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同时,2024年全国新增30多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机器人工程”专业。养老机器人不仅国产化率高,且人才培养也日趋完善。

其实,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机器人,并没有标准答案。目前,业内主要根据需求将养老机器人分为三类:侧重身体机能恢复的康复机器人、提供日常照护的护理机器人、满足情感需求的陪伴机器人。

今年2月,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发布,以超前的眼光展现了机器人未来更多可能。

该标准的制定人马德军认为:“未来的机器人是可以有温度的。”在物理层面,用上“电子皮肤”,可以调节温度,并不会冷冰冰。在精神层面,养老机器人可以陪老人聊天,还可以通过语音、表情、交互等“感觉”到老人的情绪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助力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

智慧养老产业“加速跑”

规模化落地仍需迭代突破

今年6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记者了解到,围绕康复照护、失智早筛、情感陪护、失能助浴等领域,浙江省内有多家单位申报。

骅羲科技也联合高校、养老机构报名参加。“政策导向很明确。”闫春秋说,近年来,我国正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可以看到是,一些机器人产品也存在界面复杂、响应延迟等适老化设计上的不足,导致老年人使用困难。

例如语音操控方面,“小悉”能听懂百种方言,但是吴语区方言较难准确识别,目前业内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也有专家认为,由于缺乏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交流,机器人只能替代日常照料的小部分基础功能,远不能与老人形成情感共鸣。

陈知然说,所有机器人中,最难做的就是养老机器人,如智能程度、行为控制精确度和老人的复杂需求等,都是现实难点。现在,许多专攻某一主要功能的机器人已经逐渐进入养老场景。未来,多功能集于一身的养老机器人应该会成为行业主流趋势。但要从一个单一功能的机器人变成全能型“六边形”战士,还需要有很多数据进行迭代和应用。

当前,养老机器人成本普遍较高,也是导致其大规模落地困难的实际原因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困难固然存在,但流行趋势已不可挡。

陈知然表示,仅在浙江省内,杭州、宁波等地都在机器人整机、相关配件以及大模型技术有所布局,预计随着电池续航、控制大脑、电子皮肤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在未来3年至5年内,会在养老、医疗、物流场景中涌现出更多的应用。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预测,未来10年内,养老机器人的推广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点推进期,先在一些养老机构、高端社区进行试点;第二个阶段初步分配期,一些中高收入家庭,或一些政府帮助的低收入家庭,先使用养老机器人;第三个阶段进入国家分配期,机器人会像家电一样普及。在这个过程中,养老机器人的价格也会逐渐下降。

养老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不会太遥远。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