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喜”事:喜剧电影周擦亮城市IP

2025-07-16 06:25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沈阳有“喜”事:喜剧电影周擦亮城市IP

2025年07月16日 06:25   来源:新华社   

电影院里,看喜剧电影的观众在笑;电影小镇里,报名“群演”的群众在笑;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里,在经典喜剧电影海报前拍照留念的父子在笑……

近日,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落下帷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沈阳成为一座充满笑声的城市。沈阳以“笑”为媒,充分联动主题活动与本地文旅资源、商业场景,不仅赚足了人气,更将“喜剧之城”打造为富有生命力与可持续性的城市文化IP。

提起沈阳,幽默是外界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之一。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早市炸油条的摊贩,开口句句是“包袱”。沈阳人天然的幽默与沈阳的二人转、相声、评书等地方曲艺一起,为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东北话是很有感染力的,让人听起来很亲近。沈阳这片土地上很多文艺工作者都有喜剧天赋,这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推广人、辽宁籍青年演员于适说。

近年来,沈阳不断提炼城市内在的“喜剧基因”。通过连续举办喜剧电影周,沈阳用主题活动将跨界消费场所、文旅场景串联,在“笑声”中厚植行业沃土,城市的品牌价值、审美体验与文旅活力不断提升。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我还是小孩,现在已经是孩子爸爸了,来沈阳旅游找到了回忆里的影像,不虚此行。”在沈阳市大东区时代文仓城市书房,一位外地游客在《瞧这一家子》海报前驻足良久、拍照留念。

在这里举办的喜剧电影海报鉴赏主题活动中,参观者可一睹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重要时期喜剧电影的电影海报。从早期质朴的手绘风格到现代鲜明的设计语言,这些海报如同“纸上放映机”,记录着中国喜剧艺术从探索、发展到成熟的曲折轨迹,也承载着几代观众共同的欢笑记忆。

城市既是文化创意的客体,也是文化创意的主体。沈阳打造“喜剧之城”城市IP,既关联起人们对过去的文化记忆,也着重对城市文化进行现代语境下的创新表达。

作为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开幕式的主场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中晨电影小镇文化产业园在活动期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喜剧电影周的人气有效激活了餐饮和住宿市场。数据统计,开幕式以来,这里每天有近万人来“打卡”,报名当群演的群众每天都超过千人。参观人次较平日增长400%,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至95%。

记者了解到,中晨电影小镇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影视拍摄、文化创作、演艺演出、商业商贸等为一体的影视产业服务中心。这里融入了演、玩、吃、住、购等业态,让游客直呼可以“一步迈入电影中”。

“今后我们将依托辽宁省电影产业扶持政策,引入影视创作、数字拍摄、后期制作、版权交易等企业,建设沈阳影视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影视生产+拍摄场景+后期制作’一站式平台。”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费晨光说。

一次主题活动,加速了文商旅融合发展。从打造“喜剧之城”标签到升级为“城市IP”,喜剧电影周在为沈阳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开放的城市形象和更加自信的文化认同。

沈阳的“喜”事还将继续。(记者于也童)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