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温天里的“冰经济”有多热?
连日高温叠加台风“丹娜丝”影响,杭州最近闷热异常。8日,“山姆超市2公斤冰块卖22.8元”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网络热搜。与此同时,与冰块相关的周边产品,今年夏天都悄悄成了爆款。
一块冰,正带旺暑热天里“冰经济”。
从食用到工业,冰块全城热销
连日来,冰杯、可食用冰袋成为“夏季新贵”,销量持续走高。
昨天下午两点,在杭州西溪山姆会员超市,新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前聚集了不少专门前来买冰的顾客。“家里冰箱制冰太慢,这款食用冰买回去可以快速做些冷饮,给孩子吃再适合不过了。”查看完冰袋的生产日期后,家住附近小区的周女士将冰袋放进了购物车。
买纯净水回家冻起来会更便宜,但冰袋销量仍旧很好。“最近这款冰袋卖得很火,每天到下午就卖完了,还有顾客向我们反馈补货速度太慢了。”山姆会员超市一名员工介绍,这款食用冰在相同条件下要比普通冰块融化速度降低了约20%,所以购买的顾客比较多。
卖得火热的不止冰袋。7-11武林路店店员指着7S柠檬风味冰杯说:“最近几周,冰杯基本每天都能卖掉二三十杯。”盒马鲜生超市里的冰杯近期成了冰棒回购榜TOP1,6月咖啡冰杯销量同比激增60%,“冰杯+饮料”的搭配场景成为消费主流。
热卖的冰块种类不少,除了吃的,还有透明冰、工业冰。像海鲜运输、餐馆备菜、厂里降温,都离不了工业冰。杭州萧山金凌制冰厂负责人宋利锋算了一下:“6月厂里每天卖3吨冰,7月直接飙到30吨。现在产能还没拉满,过几天产量还能再往上冲,这班还有得加嘞!”
奥纬咨询机构预测,2024-2026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增速或达39%,2026年市场规模可能突破630亿元。
从线下到线上,小家电撑起清凉新消费
持续高温不但带动了线下“冰经济”,也催热了线上制冷家电消费。家用制冰机、空调扇和创意冰品制作设备等新兴制冷小家电站上购物平台C位。
曾经只活跃于咖啡店、酒店的制冰机,如今频频进入家庭购物清单。京东数据显示,“618”期间,制冰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与过去传统的制冰功能相比,家用制冰机不仅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制冰,还配备了抗菌储冰空间。
“冰量大、出冰快、纯度高”,是吸引消费者下单的关键词。淘宝上一款美的家用小型制冰机凭借“一周内杭州市100+人已买”“超4万人加购”等标签,迅速冲上了国家补贴制冰机热销榜第2名。此外,体积小巧、价格实惠的家用刨冰机今年也成为消费者热购商品之一。同样进入家用市场的还有新型空调扇,因其“循环冷风”“省电静音”的特点,成为不少人书桌上或厨房里降温的不二选择。
中国实战营销战略专家诸强新说,除了靠产品创新来提振消费,“冰经济”的外延可以拓宽,“商家可以考虑发展集纳凉、社交、娱乐、消费功能于一体的活动,让难熬的盛夏漫漫长夜变得有趣。”
记者手记
一块冰里的热生意
从线下冰块的热销到线上制冷设备的走俏,一股“清凉消费”潮流正在形成。
从“山姆超市2公斤冰块走俏”,到冰块、制冰机等商品销量激增,证明了在消费升级和生活便利化趋势下,“冰经济”展现的旺盛生命力。对于商家而言,抓住这一机遇,或将开启一片新的蓝海。
记者 赵君芳
实习生 周紫媛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