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窑炉烤面包,浙江乡村新味道
在浙江乡村,有新的“炊烟”升起——不是农家乐的炒菜,而是烤面包。柴火窑燃烧正旺,麦香滚烫,有人驱车几十公里来村口排队,只为吃一口刚出炉的“窑炉面包”。
最近,杭州余杭义桥村、嘉兴嘉善鑫锋村等地,新冒出了几家窑炉面包店。更早一点,已有一些窑炉面包店悄然走红,有的日销面包超过400个,有的店在线上做起全国生意,还有的进而提供培训、窑炉制作服务……
为什么他们愿意回归乡村开面包店?窑炉面包又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近日,循着柴香、麦香,我们寻访杭州、宁波、台州的四个村,和窑炉面包的主理人、乡村CEO们聊了聊。
为何选择在乡村做面包
宁波“e la vita”主理人朱芷怡:小店的店名是意大利语“这就是生活”,位于距离宁波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城杨村。留学归来后,想在村里和小伙伴郦央央开一家慢悠悠的面包工坊。在城市开窑炉面包店需要很多设备,成本很高,而乡村天然就有适合窑炉烤制的环境。
余杭径山“爆炸狗咖啡”主理人李梦慧:“爆炸狗”是余杭径山镇开出的第一家村咖,窑炉面包是这家店的第三次“变身”。
村咖、露营、窑炉面包,这些都是大家表达对乡村向往的形式。窑炉面包和村咖一样,售卖的是松弛感。我们的窑炉放置在店门口的一块空地上,正对稻田,烤制面包时,袅袅炊烟混合特有的麦香飘散出来,来村里的人慢慢等待面团发酵、柴火升温、香气四溢。
仙居“伊知·溪畔窑烤面包”主理人钱波:我们在仙居有12家店,这家是第一次选址在村里。进西亚村考察当天,我们就敲定了新店地址。开业两个月,小店有了6个粉丝群。后来,城区店、社区店都成了窑炉面包的自提点。
从开业到现在
店铺经营情况如何
吉木丘林农场负责人李东宇:农场主打亲子游,项目落地时就将窑炉面包作为一个体验单元设计进去了。现在最高峰时,面包日销量超过1500个,其中部分供应杭州多家民宿和咖啡店。
朱芷怡:我们希望窑炉面包可以体现食物的本味,而城杨村就有那种很自然很和谐的味道。
原规划周二到周五只接线上订单,周末和节假日对外营业。因常有游客求购,今年2月起除周一每天营业。
村里开面包店淡旺季明显,我们近九成生意通过线上达成,已拥有3万多名“团员”。有消费者从今年2月以来已经跟团15次,消费近3000元;消费上千元的消费者已有400多位。
钱波:古村落和窑炉面包的结合,让我进村考察时很是心动。埠头镇西亚村的面包房刚开业两个月,“五一”期间达到日产420多个面包,日营业额上万元。窑炉早上6点开始生火,用的是修剪下来的杨梅果木,既有仙居特色,还让面包拥有果木清香。
现在,来买面包的不光有游客,还有周边镇上工作的人们。假期时,村里一位80多岁的阿婆也常带着外孙来买面包。面包开始成为城市和乡村生活融合的一个切面。
窑炉面包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宁波城杨村乡村CEO朱金丹:原来,城杨村最引流的是亭溪,夏日戏水是重头戏。而窑炉面包等业态的出现,让村里的“淡季”也有了人气,有了游客消费。
目前,“e la vita”正在搭建新的工作坊,新设计了两个大容量窑炉,还在村文化礼堂旁租下一块空间打造糖水铺。当然,窑炉面包的贡献不仅仅是业态本身,有两个年轻人因此留在了村里,还带来了9位员工,吃住都在村里。
仙居西亚村乡村CEO清菡:西亚村有着丰富的古民居资源,伊知·溪畔窑烤面包是继咖啡店后当地为四合院引进的第二个业态,也是古村落向外展示推介的关键一步。
西亚村的位置很不错:去年附近酷塔水世界开业,游客大增;仙居下汤遗址就在不远处,正在建博物馆;大名鼎鼎的神仙居景区离这里只有十来分钟车程……借力发展的机会来了,但不能让游客光来看看,空手而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股风就是窑炉面包。曾经村咖是村庄的爆点,但现在,村咖几乎成了浙江乡村的标配,而窑炉面包正当时。
李东宇:吉木丘林农场游客复游率达到70%以上。面包原料小麦、大米,这些粮食作物和土地紧密相连,也是游客们来农场一定会购买的产品。农场运营之初就有窑炉面包,近两年来农场除了游客,还有来“取经”的大学生、创业者。对村庄来说,窑炉面包是很好的卖点,不光是窑炉,其实所有类型面包的消费在国内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长的红利期。
在乡村做窑炉面包
面临哪些现实问题
李东宇:做窑炉面包体验感很强,但产能受限。窑炉的操作要比电烤更依赖人的经验,如果是参加体验课,失败概率会高一点,它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氛围感。
不是所有农场都适合做面包,也不是所有村都能把窑炉面包业态做起来。一个村落地什么样的业态,还是要看当地有什么资源优势,千万不要为了窑炉而窑炉。
朱芷怡:最现实的是人力和成本难题。无论是搬运柴火、起早烧柴还是揉面团等,都会让人深刻感受到做面包是个体力活儿。
餐饮业本身就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属性,即便面包店提供了吃住在村里的待遇,这份辛苦依然打破了很多年轻人在村里过理想生活的幻想。
李梦慧:我们也数次遭遇面包师“跑路”难题,好在有本地村民加入。靠面包单品类,盈利是很难的,对我们而言,它是一个点,是整个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在村里开店,必须具备持续更新的能力。风来时能抓住,风走时还站得住。
钱波:相较城市门店,在村里开店的运营成本更高。我算过,在村里开店,日营业额大概达到4000元,才能保持不亏。
像我们在城区的店采用中央厨房模式,社区店只需要两个营业员。而村里的窑烤面包店,原材料、设备及员工配置都和城区门店不同,现在就有5名员工,高峰期还要调人去支援。
造好窑炉,不过是刚刚踏进门槛。必须考虑好运营成本的问题,在村里开面包店才有持续性。
乡村的改变,有时就是从一块面包、一方柴火、一群愿意尝试的人开始的。窑炉面包能不能成为乡村的一个新风口,没人能断言。但只要它连接着土地,那就不只是一阵风。
窑炉柴火未熄,面包还在发酵,故事也还在继续。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