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滋味儿

2025-05-12 06:34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文化养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滋味儿

2025年05月12日 06:34   来源:西安晚报   

开设老年大学,教大家芭蕾、书法、舞蹈等20多门课程;组织老年人聚会,吹拉弹唱,切磋技艺……在莲湖区土门街道土门坊社区梧桐学苑,“文化养老”模式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滋味儿。

学芭蕾后走在路上更自信了

5月9日上午,在梧桐学苑一间教室里,66岁的高丽亚身着舞蹈服,和姐妹们正跟着舞蹈老师学习芭蕾的基本动作。虽然动作略显生硬,但是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定格,都有一种别样的力量。

在另一间教室里,新疆舞教学正在进行,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重复着新学的舞蹈动作。尔后,老师打开音乐,大家合着音乐,尽情舞蹈。

与此同时,电吹管课、电钢琴课也在各个教室热情开课。

“芭蕾课是去年开的,一开课我就报名了。老师主要教一些芭蕾的基本动作,帮助我们塑造优美体态、提升身体柔韧性。”休息间隙,高丽亚说,她现在报了芭蕾课、民族舞课,每天上课可忙了。现在,她的生活很充实,心情也很愉悦。走在路上,身姿挺拔,人也越来越自信了。

教芭蕾的李凡今年27岁,已经在梧桐学苑代课3年了。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毕业后,李凡活跃在西安多个老年大学里,带着老人们跳舞,锻炼身体。李凡说,老人们的求知欲都很旺盛,上课学习认真,课后复习也很及时。希望老年人学习后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能感受时尚、艺术的魅力。

她既是学员也是老师

56岁的薛瑜是土门坊社区居民。3年前来到梧桐学苑学习拉二胡、弹电钢琴。如今,她一边学习,一边帮助老师带新学员,教一些基本功。

薛瑜说,每周三、四,她都会和学员一起精进二胡、电钢琴的技能。自己也是从零起步的,对待没有任何基础的新学员,总是会多一些耐心。至今她已教了百余位学员,也算老有所为。

梧桐学苑开设的课程有20多门,包括流行歌曲教唱、二胡、舞蹈、模特、国画、书法、瑜伽和中医养生等。目前,薛瑜除了持续学习二胡和电钢琴外,还报了书法和瑜伽课。

在薛瑜看来,梧桐学苑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老年人社交、娱乐的场所,是实现“文化养老”的主阵地。在这里,她既学到了不少本领,又结识了许多朋友,精神文化生活充实了很多。

“帮助老人建一个能乐呵的地方”

5月9日,谈到开设梧桐学苑的初衷,负责人常进说他50多岁了,也逐渐步入老年。他不想像父辈的晚年一样,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希望老年人能有一个精神乐园,“想帮助老人建一个能乐呵的地方”。于是,2020年,梧桐学苑投入运营,提供日间托管、助餐助医、老年大学、文化娱乐等服务。“经过几年发展,根据老人的需求,我们的重点放在了开设兴趣班上。”常进说。

常进表示,梧桐学苑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助力。社区积极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社区退休教师、文艺骨干等“银发人才”力量,充实教学队伍。像教书法课的高春林,是辖区一名退休美术老师。教国画的杨老师也是辖区退休居民。通过课程学习,许多老人从孤独走向社交,从学员成长为志愿者。他们举办书画展、组织文艺汇演,一起玩得很开心,先后吸引了上千位居民参与。社区还通过“聚邻亭”等协商议事平台,收集“文化养老”需求清单,让学苑课程供给更加符合居民期待。

土门社区负责人姚郁郁告诉记者,“文化养老”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梧桐学苑是社区文化养老的重要载体。社区将持续联合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及社会组织共建“教学资源池”,为梧桐学苑输入优质力量。( 姚瑞丹)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