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了解疫苗接种那些事儿
作为守护儿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疫苗接种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更是构筑群体免疫屏障、阻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举措。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4月22日,记者联系采访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李思雯,为家长们解析疫苗接种的核心知识与常见误区。
接种疫苗在保护人体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李思雯表示,疫苗的本质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品。当疫苗进入人体后,会模拟病原体的特征,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这些“免疫哨兵”能迅速识别并清除未来入侵的真实病原体,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但很多家长发现,在接种过程中,儿童疫苗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自费的,这是为什么?二者在功效上有区别吗?
对此,李思雯解释说,大家所说的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指的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划分依据主要考虑所预防疾病的特征、疫苗生产产能和国家的经济负担等,是一种政策上的划分。在安全性要求上,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没有区别,所有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前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确认安全、有效,才能批准上市,上市使用前还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
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比如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水痘、流感疫苗等,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群众,建议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选择接种合适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了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得病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思雯表示,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但是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完成接种后即使发病也会极大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疫苗的预防效果可分为几个层次,如预防感染、预防发病、预防重症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由于身体素质差异等特殊原因,少数人接种后未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效果,或受种者接种疫苗的时候正好处在该疫苗预防疾病的潜伏期,疫苗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以及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会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当低于保护水平的时候也会感染发病,但接种疫苗的获益,远远大于感染疾病造成的风险。(王江黎)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