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防空洞N种玩法 五一来重庆玩转“山城洞天”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不想人挤人?想玩点不一样的?来重庆,带你探秘“地下城”,解锁防空洞的N种玩法!
重庆防空洞的传奇始于抗战时期,这座“山城”用铁锤钢钎凿出上千个洞穴,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地下长城”。80多年后,这些岩洞并未沉寂于历史,在“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的激活下,开启了城市文脉与创新经济的新篇章。
走进鹅公岩大桥旁的建川博物馆聚落,30多个防空洞串联成一条“时光隧道”。锈迹斑斑的“汉阳造”步枪、弹痕累累的钢盔与泛黄的电报手稿静默陈列,岩壁上投射的沉浸式光影重现了战时兵工厂的繁忙场景。游客的脚步声与历史的低语在此交织。
而仅隔数公里,沙坪坝的“洞舰1号”景区则将防空洞推向了未来维度。3000平方米的洞内空间,360度的沉浸式环幕映衬着岩壁的粗犷肌理,多种光学设备让游客化身“星际探险者”,在洞穴中穿梭于天地寰宇。“这简直是《流浪地球》的重庆分舵!”往来游客总能发出类似惊叹。历史与科幻的碰撞,恰如重庆人骨子里的刚柔并济——既敬畏过往,又敢于突破想象的边界。
防空洞的改造不仅是空间的重塑,更是山城生活美学的延续。渝中区山城巷的“地道壹号”火锅店内,九宫格红汤翻滚升腾,老板熟练地夹起一片毛肚在沸水中“七上八下”:“从前警报一响,街坊都往这儿躲轰炸,现在大家可以安安心心在里面吃火锅,不用再担心什么。”洞内雾气氤氲,食客们围坐在桌旁大快朵颐,辣味与历史的气息在岩壁间萦绕。
而在渝北区的防空洞背篓菜市,则是另一番温情景象:背着竹篓的孃孃将莴笋、嫩姜码放得齐整,洞顶垂下暖黄的灯光,吆喝声与砍价声交织成市井交响曲,描绘出重庆的人间烟火。
若想寻一处静谧,也可踱步至黄桷坪涂鸦街附近的“军哥书屋”。由防空洞改造的阅读空间内,原木书架沿弧形岩壁蜿蜒,暖光洒在书页上,茶香与书香悄然融合,带来无限惬意。
当暮色降临时,防空洞群的灯光次第亮起:博物馆的肃穆白光、火锅店的红暖光影、书店的昏黄灯带,在嘉陵江畔的山体上绘出流动的光谱。这些镶嵌在山体中的洞穴,如同重庆的立体日记本——既记录着80多年前的生死时速,也书写着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不仅重塑了城市空间,更催生出集旅游、餐饮、购物等多元业态的经济活力。据统计,2024年,15个“山城洞天”项目吸引游客超400万人次,洞内飘出的既有火锅香,更有6000万元的文旅消费热浪。
从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到滋养城市文脉的创意容器,重庆防空洞的华丽转身,正是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最佳注脚。这个五一,让我们相约山城,在凉意沁人的洞窟里,饮一口历史的老荫茶,涮一筷未来的红汤毛肚,开启一场时空交错的奇幻之旅!
(廖平)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