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网红带货“减肥神药”竟含违禁成分

2025-02-25 06:23 来源:中国妇女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有毒!网红带货“减肥神药”竟含违禁成分

2025年02月25日 06:23   来源:中国妇女报   

  8省11市同步收网 多名百万级粉丝“网红”被刑拘

  有毒!网红带货“减肥神药”竟含违禁成分

  北京市海淀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

  ➡ 购买保健食品,应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 要警惕宣称“快速减肥”“神奇疗效”的产品,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及网红主播夸大普通食品功效的虚假宣传,如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

  ➡ 如发现违法线索,要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投诉举报

  林芸(化名)在某直播间总刷到一种果蔬压片糖——不用节食和运动,吃一颗便有减肥效果,正想瘦身的她有些心动,便买了两盒当糖果吃,也想验证下是否有那么神奇的效果。

  前三天,林芸没出现不适症状,体重也几乎没变化,没想到第四天晚上,她开始心慌头晕、四肢无力和手脚发麻,并难以入睡。在社交平台上,林芸看到不少女孩有同样的经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直播间主播兜售的‘减肥神药’骗了”。

  近年来,“无需节食,无需运动,不头晕,不恶心,给产品一次机会,三天让你瘦五斤!”这类减肥、医美话题频上热搜,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人们的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也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了一起食品安全领域违法案件,多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销售的“减肥神药”竟含有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布噻嗪”。

  “减肥神药”乱象:虚假承诺背后的健康危机

  一直以来,减肥市场规模庞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追求速效的心理,大肆宣扬“减肥捷径”,甚至不惜在产品中非法添加违禁成分,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直播带货“减肥神药”乱象也由此滋生。

  海淀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五队队长袁晓龙介绍,该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某平台多名主播销售“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等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消费者网购食用后出现口干、呕吐、小便增多、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对相关带货主播展开调查,并将产品送检,发现这些所谓的“减肥神药”均含有“布噻嗪”成分。

  “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而国家公布的食品违法添加物质名录中没有‘布噻嗪’,对这种新型添加物,还需认定其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才能追究嫌疑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责任。”袁晓龙说。

  为此,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组织相关专家对“布噻嗪”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行论证,最终将其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相关“网红”主播的行为也涉嫌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布噻嗪’是噻嗪类利尿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短期超量摄入会造成大量脱水,长期大剂量摄入还可能导致过敏、低血钾症、电解质紊乱、抑制胰岛素分泌等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袁晓龙说,这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利尿剂短期内大量脱水的特性,制造“快速减肥”的假象,吸引着无数渴望变瘦的人。

  “减肥神药”乱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除此之外,目前比较常见的减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物质还有食欲抑制剂、泻药类和能量消耗剂三类。”袁晓龙介绍,食欲抑制剂的主要成分是西布曲明等,容易引起心跳过速、血压升高、焦虑易怒等症状;泻药类包括酚酞、大黄素等,通过增加排泄次数,达到短期减重效果;能量消耗剂有咖啡因、麻黄碱等,会产生紧张、失眠和心跳过快等副作用。

  制造减肥神药:不良商家的非法产业链

  在“减肥神药”乱象的背后,是一条精心编织的非法产业链。

  经侦查发现,此案背后隐藏着一个以“网红”主播为销售核心,通过直播平台夸大宣传,与上游非法生产厂家勾结,面向全国广泛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以谋取巨额非法利润的犯罪组织。该组织以王某某为首,与三四个老乡经营着一家无实体店的空壳食品公司,由他们提供原料找工厂代加工生产低成本减肥食品,再借助“网红”主播的流量进行销售。这种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吸引了十几个直播间的“网红”主播参与其中。他们有的低价批发销售,有的则为王某某的公司代销。这十几个直播间的粉丝量总计超过1500万,影响力巨大。庞大的粉丝群体让这些有毒有害的减肥食品得以迅速扩散。

  袁晓龙介绍,在前期调查过程中,由于该犯罪团伙以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销售,每场直播完成后其涉案产品的直播售卖链接均会下架,导致难以及时调查取证。“就本案而言,这些直播间的经营者都具备合法经销食品的资质,在售卖的过程中,这些主播将正规食品和问题食品搭配着售卖,直播过程中也刻意去回避‘减肥’的字样,而且不断地更换链接,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此外,虽然执法人员怀疑产品存在一定减重效果是因为非法添加了不明成分,但用于减肥类的非法添加物有很多,如何精确到哪种成分很有难度。

  这两年,直播带货“减肥神药”有了新的趋势。袁晓龙发现,“就本案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减肥神药’正在朝着更加隐蔽、不断更换新型添加物的方向发展,网络直播仅仅是这些不法分子销售的一个渠道,他们可能也会通过微商、线下店铺等途径去售卖。”

  联合打击治理:斩断黑手保护消费者安全

  面对“减肥神药”带来的严重危害,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和警方迅速行动,展开联合打击行动。专案组经过深入侦查,掌握了犯罪组织的详细情况。随后,在江苏、广州、安徽、湖北、山东、天津等8省11市同步收网,警方对包括多名百万级粉丝“网红”主播在内的32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关停直播间15个,查扣问题减肥产品7万余粒。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要求电商平台对相关涉事主播采取封号处理。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袁晓龙介绍,这是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破获的第二起同类案件。2024年7月,一名拥有500多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徐某某销售含有利尿剂“苄氟噻嗪”的“小粉豆”减肥产品。该案件中,商家将有“蓝帽子”认证的减肥保健品,搭配几颗散装的“小粉豆”一起捆绑销售,让不少“粉丝”争相抢购。经联合调查发现,徐某某销售的“蓝帽”认证保健品确实由正规厂家生产,但捆绑销售的“小粉豆”却没有厂家名称、没有生产地址、没有成分说明,是典型的“三无”产品。目前,该主播已被提起公诉。

  “一些非法添加主要是用于宣传具有‘减肥’‘壮阳’‘降糖’等功效的食品。后续我们会将这些食品纳入监管重点,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抽检力度。同时,也会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消费者投诉举报数据和平台内消费者的用户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风险点。”袁晓龙说,执法队伍还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同时督促平台和商家进行自查自纠。

  此次联合打击行动,彰显了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健康减肥应以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为基础,如需购买保健食品,应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在网购时要警惕宣称“快速减肥”“神奇疗效”的产品,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及网红主播夸大普通食品功效的虚假宣传,如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如发现违法线索,要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投诉举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黄婷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非标商业频出圈,“另类”空间释放“别样”消费动能

近年来,非标商业多点开花,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非标商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通过内容重构和价值再造,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专家认为,非标商业可持续发展,应超越地理奇观的初级叙事,与城市更新等有机融合。 [详细]

错峰出游旅行成本大降 机票“白菜价”,酒店维持平日价

春节假期已过、春游高峰尚未启动,近期的旅游淡季给错峰出游者带来一波福利。从上海出发,无论是奔赴国内多地还是远涉海外,机票价格都出现了一到两折的超低折扣。 [详细]

电商平台为何频频加码本地生活服务

继2月11日京东率“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和“零佣金入驻”的旗号进军外卖市场后,2月18日,又传来京东试水网约车市场的消息。一边是京东加码外卖和网约车业务,另一边则是外卖平台出身的美团、饿了么持续扩展外卖服务边界,分羹即时零售业务。巨头们频频下场,加码布局的背后,是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