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满足“一老一小”需求
天津18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消费场景
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满足“一老一小”需求
支持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近日,天津市商务局等18部门印发《天津市进一步提升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水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进一步健全生活服务体系、提升消费业态服务水平、丰富生活服务场景、营造利商兴商的环境氛围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推动便民商圈与养老服务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和融共促,不断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
《方案》提出,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天津市将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网点,并引进智能零售终端;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其中包括,发展“一店一早”,鼓励大型综合超市下沉社区市场,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不含食品摊贩)”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让居民吃得好、吃得方便。
在补齐“一菜一修”方面,做好菜市场提升、改造、补建,支持有条件的菜市场引入便民业态,拓展服务功能。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对生鲜超市、果蔬菜店、智能果蔬售卖柜等的投资布局。鼓励规范有序发展包含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功能的社区工坊,利用社区闲置空间或菜市场摊位,为“小修小补”提供场地。
《方案》还特别关注“一老一小”需求,提出加大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智慧健康创新应用、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充分发挥家政企业作用,培育社区经济,努力实现社区家政能力全覆盖。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
《方案》提出,推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能力。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因地制宜地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支持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构建以社区托育服务、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福利性托育服务等为主要类型的托育服务网络,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托育服务机构。推进“医育结合”“产教融合”,引导医疗卫生和职业教育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将健康元素和人才建设融入其中,提升托育服务内涵质量。(高丽)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