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经济的意义不仅是让人“慢”下来

2025-01-10 09: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叶玮)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休闲经济的意义不仅是让人“慢”下来

2025年01月10日 09: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休闲经济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从城市的繁华商圈到乡村的静谧角落,各类休闲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股浪潮之中,年轻人无疑是最为活跃的群体。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网红打卡地,还是周末人头攒动的音乐节、艺术展,以及新兴的露营、飞盘、剧本杀等休闲活动,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休闲模式,而是凭借着对新事物的敏锐嗅觉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不断探索、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为休闲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休闲经济不仅是表面的消费现象,也激发着年轻人的创造活力。如何让休闲经济这片沃土培育出更多年轻人的创造力之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休闲场景可谓年轻人创意的“孵化摇篮”。休闲经济涵盖的新兴业态五花八门,为年轻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如同创意的“灵感触发器”。以“轰趴”为例,它打破了传统聚会的沉闷,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派对主题,无论是动漫风、复古风还是电竞风,都能轻松实现。在专属空间里,他们尽情释放个性,从场地布置到活动策划,每一个环节都激发着创造力。围炉煮茶同样具有魅力,它不只是简单的喝茶,而是融合了社交、文化与审美。在袅袅茶香中,年轻人围坐一起,分享生活感悟、探讨兴趣爱好。茶叶的选择、茶具的搭配、茶点的准备,都成为他们发挥创意的小天地。 

  休闲时光中的社交互动,是年轻人创意滋生的肥沃土壤。当年轻人走出家门,与朋友相聚于各类休闲场所,思想的碰撞便悄然发生。在一场户外音乐节上,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因对音乐的热爱汇聚一堂。他们交流着对音乐风格的见解,分享着各自的人生故事,从音乐创作技巧到舞台表演形式,从文化潮流到社会现象,无所不谈。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的“符号互动论”指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理解和定义自我与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观念、想法得以产生。年轻人在休闲社交中,不断接收来自同伴的不同观点、经验,如同在脑海中搭建起一座创意的“素材库”,随时可以从中提取元素进行组合和加工,孕育出全新的创意成果。 

  再者,闲暇时光堪称灵感的“孕育土壤”。闲暇时光为年轻人提供了难得的放松机会,使其从繁忙的日常中解脱出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当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创造力便有了萌动的空间。相传,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放松身心时,敏锐捕捉到水的浮力变化,灵感闪现间发现了浮力定律。如今,年轻人面临学业与职场双重高压,焦虑与疲惫常伴。他们通过酣畅运动、冥想放空、与萌宠互动等休闲方式驱散压力,养精蓄锐。此外,休闲社交还能打通信息渠道、拓展人脉,提升个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人力资本的累积。 

  闲暇给予年轻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得以依凭兴趣,自主探寻新知识、新技能,深入挖掘自身潜能。这种自主探索的经历,恰是培育创造力的优质“养分”。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当个体处于自主学习状态,好奇心与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思维活跃度升至峰值,更易催生独特见解与创新思维。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工作时间内受环境驱动的创新,休闲时间更可能产生侧重于基本规律与基础概念等具有深远影响的原创性发明。 

  为了让休闲经济更好地激发年轻人的创造活力,多方助力必不可少。政府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对休闲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更多兼具创意与实用性的公共休闲空间,如艺术街区、创意公园等,为年轻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创作场地。企业作为休闲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需洞察年轻人需求。企业内部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推行弹性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在休闲时光中汲取灵感,还可设立创意奖励基金,对有价值的创意想法给予物质激励。社会层面同样要为年轻人的创意营造良好氛围。媒体应加大对青年创意成果的宣传报道,通过举办创意展览、线上展示等活动,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人的奇思妙想,提升其成就感与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创意事业。 

  年轻人以创意为笔,绘就多彩休闲画卷;休闲经济则为年轻人提供丰沃土壤,助力他们绽放创新光芒。休闲经济与年轻人的创造活力相互交融、彼此成就,推动社会迈向更加有活力、有创意的未来。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晓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审核:叶玮)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