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哈尔滨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2024-12-27 10: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叶玮)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城市要闻 > 正文

非遗+旅游:哈尔滨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2024年12月27日 10: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周连选

  2024年年初,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

  2025年元旦即将到来,哈尔滨冰雪旅游能否活力再现、再造辉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王泽林、朱依滢,旅游科学院邓天瑞、李一晨和商学院卢瑞天5名大学生,从“非遗+旅游”角度,以“非遗+旅游:如何使‘网红’变‘长红’”为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哈尔滨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拥有161项非遗项目、166名传承人、涵盖10个非遗类别。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结合数字化技术以文促旅,可以更好助推哈尔滨的旅游发展,让冬季冰雪旅游火爆变成全年的旅游火爆。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除了冰雪旅游体验,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哈尔滨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等历史建筑,不仅见证了哈尔滨的沧桑巨变,也成为游客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同时,哈尔滨的民风民俗也是其旅游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尔滨,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东北美食,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民俗活动中,如东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感受东北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通过研究,他们提出:政府、非遗传承人、旅游企业等多方主体要共同努力和协作,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科学规划和融合发展,加强非遗项目的深入挖掘和阐释,提升非遗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性,不断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非遗体验感和获得感,以文化魅力增强旅游魅力,让哈尔滨文旅不只有冬季冰雪,更有春花秋月和夏季的凉风。

  他们建议,将方正剪纸、麦秆剪贴、桦树皮画等非遗项目以数字化形式呈现,通过小游戏和其他方式,让游客既可以亲身体验、贴近作品,又将非遗作品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加以保存,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售卖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品数字藏品,通过颁发收藏证书、为收藏品编码等提高其收藏价值;加强非遗与名优品牌的跨界合作,让非遗项目提升产品的品质,使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新IP,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师大夜市”将源自全国各地的70多种特色小吃汇集成“味道博物馆”,打造成哈尔滨人的“深夜食堂”,应通过创意设计赋能夜经济,将“师大夜市”打造成夜食、夜购、夜游、夜展等多业态并举的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将夜市饮食IP升级为文旅IP;打造“非遗+住宿”“非遗+交通”等沉浸式旅游,用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的体验,让游客与文化作品发生互动。

  旅游为哈尔滨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应用场景,非遗为哈尔滨的旅游业增添了新的亮点和吸引力,丰富了哈尔滨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游客在游览哈尔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还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品尝正宗的锅包肉,感受哈尔滨的饮食文化;在麦秸画展馆欣赏精美的麦秸画作品和数字化技术还原的古画古籍,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些体验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提升了游客对哈尔滨旅游的整体满意度。

  作为大学生,尽管实践和调研还不够充分,这些建议还略显稚嫩,但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积极走入社会、努力解决现实问题,用知识和智慧服务社会的努力值得肯定。

  (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周连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7日 08版


(审核:叶玮)

推荐阅读

“新年第一游”吸引海内外游客

晚钟徐鸣,岁时嘉汇。自1989年延续至今,“上海新年第一游·撞龙华晚钟”活动将于12月31日晚以“迎八方游客,撞龙华晚钟”为主题,准时和海内外游客相约上海,共聚徐汇。 [详细]

北京22家医院收治病人实现“全院一张床”

“上个月,我突发肝功能衰竭,去北京佑安医院看急诊,医生说我需要住院治疗“过去如果遇到赵先生这种事,往往医生犯难、患者着急。”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该院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后,情况得以改变。 [详细]

政策“出新”!广州再推29条惠企利民措施

12月2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已出台五批117条惠企利民措施的基础上再发力,提出第六批共29条措施。记者在媒体解读会上了解到,本轮惠企利民措施亮点多多,包括提出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库、支持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置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变依业主申请加梯方案为政府主动服务、在全市范围推出存量房预告登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