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个体工商户走好合规经营每一步
在镇江扬中的市场版图中,个体工商户虽占据半壁江山,却长期面临“数量占比高、税收贡献低”的困境。国家税务总局扬中市税务局锚定这一痛点,以江苏省税务局“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将制度创新与实践攻坚深度融合,通过一套精准高效的监管“组合拳”,让个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焕发新活力。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
“以前各分局管理模式不一,流程标准也有差异,协同起来总有点‘卡壳’。”扬中市税务局征管股负责人戴昱坦言。针对这一问题,该局率先统一个体工商户管理模式:日常管理由专项组统筹,管理分局打破壁垒形成合力;专项工作采用“分散+集中”模式,集中力量攻坚重点领域。
加强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协作,通过信息共享渠道,将市监部门年检数据和税务系统数据实时比对,精准锁定未办税户、有效户和失效户。对正常经营的未办税户,由市局预处理、属地分局核查,督促开户申报;对一年未年检的,同步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并降低发票赋额;对三年未年检吊销执照的,直接推进税务注销。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460户异常户处理,监管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为让监管更“聪明”,该局自主开发数据分析产品,聚焦“新增定期定额户”“申报与开票额差异”等标签,生成可视化看板。“以前看数据像‘翻天书’,现在打开系统一目了然。”八桥分局网格员鲍尚雷说,这套工具让定期定额户管理效率提升40%。
从“个案突破”到“行业规范”
每年春季,美食节让扬中餐饮市场格外火热,某龙虾馆却因“一址多照”被纳入专项监管。税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店同一法人名下分设多个户头,既有定额又有查账,涉嫌拆分销售收入。通过地址分析更证实,其多层经营场所共用厨师、服务员,却拆分申报少缴税款。
“一开始想不通,觉得多开户头方便开票,没想到违反了规定。”龙虾馆负责人耿伟在约谈后恍然大悟,最终合并户头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补申报销售收入1063.67万元,补缴税费及滞纳金24.09万元。这一案例成为餐饮业监管的“活教材”——通过设置淡旺季动态警戒线、调低发票额度至警戒线60%,已推动30家重点餐饮户规范申报。
目前,该市税收监管的触角正延伸至全行业:咨询业聚焦开票前30名个体户,核查“供销员咨询费冲抵成本”问题,督促4家企业调整所得税列支;商贸业针对金银饰品“有进无销”、家具建材“有销无进”等风险,通过进销发票透视表排查异常户15家,辅导规范资金结算与货物流向。
从“短期整治”到“生态优化”
“我们不仅要堵漏洞,更要培土壤。”扬中市税务局局长刘建荣表示。在发票管理上,存量定期定额户统一调增赋额至与定额一致;新开户分级分类管控,风险纳税人自动降额,查账征收户初始赋额调至3万元/月。
与此同时,征管部门强化赋额管理的职能监督,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发票调整、风险应对等环节,防范监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而在严格监管之余,税务人员还不定期上门送政策、教办税,某家具店老板周翔笑称:“现在账算得清楚,税缴得明白,生意做得更踏实。”
从模式统一到数据赋能,从个案攻坚到全行业规范,扬中市税务局以“强基工程”为笔,正勾勒出个体经济“征管规范、发展健康”的新图景,让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在规范中更通畅,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税动力”。(戴昱、杨瑞文)
(审核:傅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