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疍家渔排“海上先锋队”冲向护航救灾最前线
受台风“剑鱼”的影响,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码头海面上大片的深海网箱和渔排随着海浪漂浮碰撞,严重影响着渔民的正常生产和航道安全。陵水疍家渔排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组成“海上先锋队”,第一时间冲向护航救灾最前线。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渔民的生计。在这场与风浪竞速、为渔民抢时间的灾后恢复攻坚战中,陵水疍家渔排党支部书记郭玉光毫无迟疑、率先垂范。他第一时间迅速整合支部党员、热心志愿者与渔排协会会员力量,组建起一支“海上先锋队”。义无反顾地冲向救灾最前线,打响海面清障、恢复生产的攻坚战斗。
陵水疍家渔排党支部书记郭玉光说:“台风把网箱都打到老百姓的渔排上面了,把他们的锚绳也弄断了,有些木板也断了,接下来我们要把网箱移开,让老百姓可以宽松一点,然后把它断掉的锚绳加固接回来,尽量在今天或者明天把它们抢修好。”
海上作业远比想象中艰难,沉重的渔排在海水中难以操控。在拖离漂流渔排的现场,三艘作业船分工协作,形成“前后夹击”的作业阵型。郭玉光光着脚站在摇晃的渔排上,大声的指挥调度。然而,海面环境复杂,固定渔排的锚绳在水流冲击下,不时缠绕船只螺旋槽。每当这时,作业不得不紧急暂停,党员们迅速俯身,或趴在船舷边、或踩在渔排木板上,极力地解开打结的绳索,指尖被粗糙的锚绳磨得发红。
在“行进、暂停、解绳、再行进”的循环中,党员干部不知重复了多少下这样的动作,直到把渔排拖离作业区域。尽管过程波折,郭玉光始终带头坚守,他的“海上先锋队”无一人退缩。最终经过近2个小时的通力协作,渔排终于被拖拽至临时停泊点,为后续修复和航道疏通扫清了障碍。
陵水疍家渔排协会秘书长李小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肯定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所以要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台风的前、中、后期,我们全部都在现场。现在第二天了,渔民陆陆续续的在恢复,如果他们遇到大的问题,在群里面说一声,有需要的地方,我们都前往,去帮助他们。”
除了物理上的恢复工作,郭玉光还要调解因台风引发的各种渔民矛盾。网箱漂移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屡见不鲜,渔民们常常为辨认和找回自己的生产设施而发生争执。
在郭玉光的率先垂范下,这支“海上先锋队”的战斗力不断凝聚。截至目前,这支“海上先锋队”累计为150户渔民清理房前屋后及海域周边障碍物;集中处置深海废弃网箱50个;协助10户受灾渔民完成临时住房搭建与修复,让群众尽快住进“安心屋”;补充更换断裂、遗失的抛锚绳10条,保障渔排固定安全;走访400户渔民家庭,逐户登记渔具、房屋等物品损坏情况。用实打实的行动,把党旗插在灾后恢复的第一线。
郭玉光说:“我们疍家渔排党支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会员海上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都全部都出动了,总共有45人去转移人员、向渔民家走访。”
党旗在船头飘扬,党员在海上奔忙。疍家渔排党支部的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灾后恢复一线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红色堤坝”。(陵水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