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生活与宜居环境如何平衡

2025-09-04 06:40 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农耕生活与宜居环境如何平衡

2025年09月04日 06:40   来源:新民晚报   陈浩

家住宝山区馨慈佳苑的徐女士向本报“新民帮侬忙”反映,自家窗外是大片农地,田园风光令人心驰神往,但由此也带来一些烦恼。在这宝山、嘉定两区交界地带,一边是对居住环境有要求的社区居民,一边是延续农耕模式的乡村农户,双方在城乡生活习惯、环境耐受度方面存在差异。

社区视角

开窗遇“双重困扰”

馨慈佳苑位于宝山区广福村路318弄。徐女士居住的29号楼地处小区西北面的“角落”,窗外即是小区围墙。围墙之外,是一条小河。“小河对岸,就是嘉定区马陆镇的陈村村。”

徐女士告诉记者,2022年8月,她和女儿入住馨慈佳苑。打开北面和西面的窗,窗外便是小河对岸的农地,她本以为窗外大片农地能带来惬意的田园生活。徐女士发来窗外的风景照片,小河对岸,大片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地,还分布着暖棚、农户房屋,甚至能看到羊群。

景色虽美,但也有困扰,徐女士反映其困扰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难以形容的气味,她推测与农户养殖的鸭鹅、羊群,以及特殊沤肥有关,“味道像厕所臭,还夹杂动物骚味”。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臭味并非短时出现,而是“经久不散、多日持续”,她怀疑农户除了使用人粪、禽畜粪沤肥,还添加了“特殊配方”,在特定温湿度下异味扩散,导致家里长期不敢开窗。尽管农地距离她家有一二百米,但异味仍让她很难忍受,多次想过河一探究竟却找不到路,只能向相关部门反映。

二是频频出现的“烧草烟雾”。徐女士提供的视频显示,农地或小河边常燃起火堆,白色浓烟随风飘散,有时甚至在夜间形成“篝火”。仅今年8月,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14次,只要风向为西风、北风或西北风,烟雾就会往小区灌。徐女士说,《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将上海全域划为禁止露天焚烧区域,烧草产生的PM2.5、一氧化碳等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存在火灾隐患,甚至可能对高速公路、机场、航道等交通存在威胁。《条例》规定,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木柴、树木等产生烟尘的物质的,可由市容环卫部门、城管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的罚款。

乡村回应

村民自留田未闻异味

面对徐女士的投诉,嘉定区马陆镇及陈村村的回应却截然不同。马陆镇相关人员表示“并没有臭味”,陈村村工作人员则进一步解释,涉事农地是村民自留田,既有本地村民耕种,也有外地来沪人员承租,种植葡萄园、菜园已有十多年,养殖少量鸭鹅、羊群,使用禽畜粪沤肥,都是“乡村里的常见景象”,认为“构成‘扰民’有点牵强”。他们走访了农地,羊圈近处的确有一点味道,但稍微拉开一点距离就闻不到了,何况馨慈佳苑29号楼在一二百米外。

为核实情况,陈村村工作人员曾在宝山区馨慈佳苑居委社工的陪同下,3次走访徐女士所住楼栋(未进入其家中),在楼道、高楼层反复闻辨,均未闻到异味;询问同楼其他住户,也无人反映类似问题。他们还到离陈村村更近的馨慈佳苑外潘广路核查,同样“没闻到臭味”,对徐女士“开窗即有重臭”的说法感到疑惑。但他们表示,后续将继续关注。

对于“烧草”问题,陈村村工作人员坦言,村里已设置专门垃圾桶存放杂草,并反复提醒村民不要烧草,但“个别村民因固有习惯偶尔还会烧”,对此他们会加强劝阻。

问题核心

平衡城乡诉求差异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纠纷本质是“主观感受”与“客观认知”的差异,以及城乡生活习惯、环境耐受度的不同。

从“差异点”来看,一方面是“气味感知”的错位:对陈村村的农户而言,禽畜粪味、沤肥味是长期接触的“农耕气息”,嗅觉已习惯甚至“钝化”,认为“稍微拉开距离就闻不到”;但对从城市搬来的徐女士来说,这类气味是“陌生且刺鼻的”,缺乏耐受度,即使浓度较低也会觉得不适。另一方面是“场景认知”的不同:农户眼中“常见的农耕操作”(沤肥、烧草),在居民眼中却成了“环境干扰”,背后是城乡对“宜居环境”的定义差异——乡村更注重农耕便利性,城市居民更侧重居住舒适度。

此外,环境气味投诉的“取证难”也加剧了争议。气味本身具有“非持续性”,且调查依赖人工嗅辨,主观性强、偶然性大,若核查时恰好异味未扩散,或扩散浓度低,就容易出现“一方说有、一方说无”的情况。

记者在多方采访了解中,相关方有一个共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兼顾社区居民的居住权与农户的生产权,通过“沟通+治理”双管齐下。让双方充分表达诉求,居民可说明异味、烟雾对生活的具体影响,农户也可解释农耕操作的必要性,减少“认知偏差”;引导农户改用腐熟度更高、异味更小的有机肥,或调整沤肥地点(远离居民区);针对“烧草”,除了加强劝阻,还可探讨“杂草处理替代方案”(如回收粉碎用作肥料),既保留农耕需求,又降低污染风险。在向农户加强法规宣传与环保引导的同时,也向居民科普乡村农耕的特点,通过“互相理解”减少矛盾,最终实现“田园风光”与“宜居生活”的平衡。

(陈浩)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