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着力构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
8月14日,从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着力构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目前,衡水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41项,市级158项,县级480项。
为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该局一是深化校园传承,在全市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用非遗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二是积极激活市场动能,创新打造“衡水非遗会客厅”等平台,主动对接服务行业和大型企业,将分散各地的非遗产品集中展示展销,推动非遗从“展品”向“消费品”转变,让群众“面对面”感受非遗魅力;三是大力拓展非遗展示公共空间,在衡德高速服务区设立非遗展厅,推动非遗文创入驻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充分利用图书馆、城市书房、博物馆、公园广场等场所,常态化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拓展非遗展示渠道,释放非遗时代价值。
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方面,该局一方面积极引导非遗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旅游强市建设,释放经济潜力。目前,全市已建成非遗工坊80余家,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创新“非遗+”模式,将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深州形意拳等特色非遗元素深度融入旅游景区,打造文旅新业态。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衡水特色非遗项目“走出去”,拓展衡水非遗影响力。衡水剪纸作品亮相意大利米兰国际时装周,赢得国际时尚界的高度赞誉;今年8月,“画里画外中国韵——河北武强年画与衡水内画艺术展”在亚美尼亚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中亚两国文明互鉴与艺术交流。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持续完善保护体系,深化创新实践,拓展传播渠道,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衡水力量。(徐秀丽 刘怡倩)
(审核: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