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辣椒映红富民路 ​

2025年08月12日 1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初秋时节,丰收喜悦人间,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辛营村的蔬菜大棚内,棚帘掀起,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整齐翠绿的辣椒秧。辛营村几十亩大棚辣椒迎来今秋头茬采摘高峰,弯腰、抬手、轻摘,动作麻利,汗水顺着村民晒黑的脸颊淌下,砸进泥土,忙碌的身影中,丰收的喜悦却溢于言表。

辛营村自然条件良好,加上科学精心管护和现代化大棚设施,为辣椒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村里探索的“一棚多品”种植模式,让大棚效益倍增。其中,“金疙瘩”黄椒色泽鲜亮,在菜堆中格外抢眼,成为城里超市和精品菜店的“抢手货”,身价不菲;“老招牌”红椒色泽红亮,辣味醇厚,是炒菜炖汤提香的佳品,深得食品厂和餐馆信赖;“顶梁柱”螺丝椒则以产量高、椒皮薄脆著称,掰开时“咔嚓”作响,是菜篮里的绝对主力,十斤鲜椒中能占七斤。

好收成,光靠天时远远不够。辛营辣椒的“出圈”,科技是硬支撑。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李兆龙是棚里的“常客”,带着种植户用上了多项新技术:地里插着黄蓝诱虫板,夜间亮起捕虫灯,物理防治让辣椒更绿色安全;黑色滴灌细管如“脉络”般铺设在辣椒根部,何时浇水、浇多少、补充何种营养,点点手机即可精准调控,告别大水漫灌,省水省肥的同时,辣椒品质更均匀稳定。镇里引进的抗病强、产量高的新优辣椒品种,配合技术员手把手的育苗、整枝、防病指导,让种植户们直呼:“新种子就是不一样,病害少,结椒多!”

村“两委”牵头成立辣椒种植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培训,更重要的是统一开拓市场。本地大型超市、农批市场签下长期订单;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辛营辣椒声名渐起。“以前愁卖不动,现在愁的是不够卖!订单都排着队呢。”村支书辛占淼底气十足。

辣椒产业的兴旺,也为留守的妇女、老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守着家,顾着老小,一天还能挣个七八十块,比出去强!”正在分拣辣椒的赵大姐笑着说。

种植户周泽义是村里的“辣椒状元”,他家大棚里各色辣椒长势喜人。老周边摘椒边算账:“你看这红椒,今年行情好,地头价比去年涨了两成。黄椒更俏!算下来,这一季的收入,顶得上过去一年种粮食。”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枣园将辣椒产业视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科技指导,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着力打造本地辣椒品牌,拓宽线上线下销路;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兴旺的甜头。

近年来,枣园镇所在的镇平县,深挖资源潜力,围绕“主、新、特”产业布局,通过精准规划、差异布局、全链服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出“四个共富”机制,共富街坊凝聚村干部、党员、帮扶责任人、致富带头人等力量,落实“四包一”包联机制,帮扶群众1656余户;共富工坊组织129家企业对口帮扶114个行政村,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共富技校、共富夜校提供各类招聘活动、职业介绍、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6000余人;共富合作组织通过对全县410个村逐村制定利益联接机制、联农带农机制,开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谭亚廷 李晓宁)


(审核:傅云鹏)

推荐阅读

这个暑期,“体育外卖”为啥火了?

今年暑假,在许多小区空地、广场步道、体育场上,出现了一道独特风景:孩子们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或挥汗如雨地练习跳绳,或全神贯注地调整跳远姿势,或反复进行跑步冲刺训练。这就是正在南京走红的体育外卖——用户手机下单,教练便携带器材上门授课,为青少年提供体适能训练、体育中考提分辅导等服务。 [详细]

暑期文旅花样频出 新玩法撬动新消费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运营经理高有弘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艺云数字艺术中心自成立至今,致力于在北京中轴线沿线打造艺术、科技、文化、娱乐、消费五位一体的触发式数字艺术互动消费新空间,通过汇聚面向未来的新媒体艺术创意。 [详细]

来北京,见证一场机器人的“狂欢”

连日来,位于北京亦庄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人潮汹涌,热闹非凡。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主任宋伟跟旁边观众解释道,钢琴机器人的水平已达到钢琴六级,不同乐器特点不同,要让机器人的手指在琴键、琴弦上精准敲出、弹出准确乐符且能快速切换,其背后是精密的规划控制、算法上的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