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温暖“咕嘟”了4000年 古人冬日美食图鉴

2025-11-20 06:42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一锅温暖“咕嘟”了4000年 古人冬日美食图鉴

2025年11月20日 06:42   来源:金陵晚报   朱彦

寒风乍起,你是不是已经摸出了保温杯,开始惦记热腾腾的火锅和烤肉?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懂冬日美食的奥义!古人过冬的“美食装备”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更精致——他们不但发明了最早的“火锅”,还打造出精巧的“便携烤肉架”、设计出持续保温的“温酒神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翻开古食谱,看看古人如何用智慧吃出整个冬天的温暖。

一锅“咕嘟”了四千年的温暖

如果将火锅简单理解为“用锅烧水涮食物吃”,那么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京高淳人就吃上了。

1989年南京高淳区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四足双层方陶鼎”。由于是4000年前的生活用品,现在已有些残缺,但仍能看出它“上下两层”的结构,这种双层四足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非常罕见,比较常见的,还是陶罐。据考古专家分析,“先民们可能是在下一层点着火,上一层的锅中烹煮食物。”

那时的“火锅”不是锅,而是“鼎”。先在鼎内加好水,再放入各种肉类,在鼎底生火煮成一锅大杂烩,这在当时叫作“羹”。又因为把食物放入沸水中发出的“咕咚咕咚”声,因此最早的火锅,不叫火锅,而叫“古董羹”。

到了商代,火锅进化得更加精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兽面纹青铜温鼎,居然设计了可以开合的“旋转门”,方便往夹层添加炭火。而南京博物院珍藏的汉代铜分格鼎更是让人惊叹——鼎内分成五个格子,被称为“2000多年前的鸳鸯锅”。南京博物院专家杨海涛介绍:“这种分格设计体现了汉代人的烹调智慧,可能用于分开烹煮不同食材,也可能与五行养生观念有关。”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贵族专属,那么到了宋代,火锅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的“拨霞供”,生动描述了在武夷山雪天涮兔肉的情景:“以风炉安坐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煮。”这种自涮自吃的方式,与今天的火锅已别无二致。

而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将火锅吃出了新高度。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四年的一个月内,他就吃了66次火锅,品种达23种之多。他的儿子嘉庆帝更是在登基大典上摆出1550桌火锅宴,创下史上最壮观火锅纪录。从王公贵族的青铜鼎到百姓家的陶锅,这一锅热气,就这样咕嘟了四千年。

一场穿越两千年的烧烤盛宴

你以为古人的冬日美食只有火锅?那就大错特错了!烧烤,同样是古人冬日里不可或缺的温暖享受。

《诗经·小雅》中的“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描绘的正是古人烧烤的场景。“炮”是用泥巴包裹后烤制,“燔”则是直接在火上烤。在汉代的画像石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古人围坐烤肉的生动画面。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清晰刻绘着一幅“庖厨烧烤图”:一人串着肉串在火上翻烤,旁边还有人扇风控火,场面热闹非凡。

汉代堪称史上的烧烤巅峰。据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常以烧烤鹿肝生肚下酒”。在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墓出土的云纹漆案上就放置着饮酒的漆卮和漆耳杯、五个盛装食物的小漆盘及竹筷,出土的辛追家食谱里也记载有牛炙、牛劦炙、豕炙、鹿炙、炙鸡、烤鲫鱼等烧烤美食。宁夏中卫常乐汉墓还曾出土过汉代的羊肉串,棺前的漆盒里还发现了三个类似“饼”的谷物制品,该墓中还出土了一册墨书,上面写着“闾丘入厨十枚”,注明这些东西是一个叫闾丘的人送给墓主人的祭品,这么来看,烤串配小饼的吃法没准汉代就已经有了。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烤炉盘,四足带轮,方便移动。

一杯穿越千年的暖盏流香

《诗经·小雅·鹿鸣》中说,“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堪称完美的宴饮,还需一味醇香来点化圆满。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要论将酒喝出别样意趣的,还数魏晋风流。魏晋名士多好酒,有刘伶《酒德颂》中“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行为艺术般的豪饮,也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随性赋诗的风雅。三杯两盏,承载着中华文化史上富有诗情的一抹醉意。

寒冬里,最扫兴的莫过于美食刚吃几口就凉了。别担心,古人早就发明了各种保温神器。

温酒,是古人冬日饮食中的重要环节。贴心的主人为注重养生的宾客准备了别有温度的酒具,使一场家宴裹上如围炉夜话的温馨。注子盛清酒,温碗装热水,加热美酒而保留酒香,是宋人典雅日常生活的注脚。南京市博物总馆便藏有北宋·青白釉注子、温碗。让人透过文物,仿佛望见宴至尾声,酒酣耳热。

《红楼梦》里也经常出现温酒行令的场景,大观园里的姑娘公子们脱下裘衣裘帽,手捧丫头们奉上的暖炉,欢作一团。

唐宋时期,一种名为“暖盘”的保温餐具开始流行。暖盘由内外两层组成,中间空隙注入热水,就能让盘中的菜肴长时间保持温度。这种设计原理,与现代的保温餐盘如出一辙。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宴席上,有了这样的神器,宾客们就能从容不迫地品尝每一道热菜、每一口温酒,再也不用担心美食变凉。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