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前 有个“老南京”当上了旅行博主
CityWalk(城市漫步)爱好者们注意了!如果你以为压马路、逛胡同是现代人的专属,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5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一位地道的“老南京”已经为你精心绘制了一份硬核“CityWalk”指南。他不是导游,却比任何导游都懂南京的“前世今生”。他就是明代“金陵三俊”之一的陈沂,一位弃官从文、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初代旅行博主”。
﹃初代旅行博主﹄辞官归隐南京
陈沂的人生轨迹堪称明代文人的“叛逆”典范。
据史料记载,陈沂出身“三世居南都”的官宦之家,本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成化五年生于金陵的他,五岁能属对,十岁能诗咏,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甚至一度成为皇帝的经筵侍讲。然而,在嘉靖初年那场著名的“大礼议”政治风波中,这位看似文弱的书生却展现出惊人的风骨。面对年轻气盛的明世宗,他直言劝谏,险些遭到谪戍。嘉靖六年,陈沂离开金陵,外放江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与友人在东园举行雅集。
在江西任上,陈沂整顿吏治,杜绝奸邪。其间他遇到了在“大礼议”时期平步青云的桂萼。虽政见不同,但桂萼很欣赏陈沂的学识,感慨可惜不能留陈沂再讲经筵。嘉靖九年,陈沂出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其间沂、莒等诸县遭灾,陈沂招募农民并提供耕牛农具以救济灾荒,又上奏朝廷恳请免除饲养种马、运送薪木布匹等赋税。当时,同样因“大礼议”得势的显贵张璁(亦名孚敬)在德州遇到陈沂,对他深感同情,言语间暗示陈沂即将升官。面对张璁的慰勉,陈沂不为所动,表示自己上疏请命是关乎民生,而非为了个人仕途。
陈沂在山东任上刚直不阿,因“与执政忤”,累岁不迁。过了很久,朝廷终于下旨,改授陈沂为山西行太仆寺卿。
这些经历让陈沂看透了官场沉浮,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回到魂牵梦萦的南京故里。
打造明代南京﹃终极旅游手册﹄
打造明代南京﹃终极旅游手册﹄
2
打造明代南京﹃终极旅游手册﹄
这位“老南京”的硬核之处,不仅在于他“不伺候”的脾气,更在于他将对故乡的深情转化为系统性的记录与研究。在夫子庙旁的“遂初斋”里,他开始了人生最重要的工程——为南京城立传。
当时,南京提学御史闻人诠在贡院开局修《南畿志》,聘请了曾修国史的陈沂担任主纂及当时江南著名学者、士子参与,历时三年多成书。志书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畿地区为记述主体,涵盖明代应天府及周边13府4州,约相当于今江苏、安徽的范围。《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开各省通志之先河”,全书“体例简要,剪裁有法,良史才也”。
据《南京稀见文献丛刊》记载,晚年的陈沂曾多次前往江宁祖堂山献花岩的花岩寺长住,约于嘉靖十六年至十七年间编撰完成《献花岩志》一书。这部书主要记载献花岩的地理风貌与历史渊源,是迄今为止有关献花岩的唯一志书。
当然,陈沂一生的代表作还是那部流传后世的《金陵古今图考》。这部被现代人戏称为“明代CityWalk终极指南”的著作,耗费了他无数个日夜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证。
《金陵古今图考》,堪称明代南京的“终极旅游手册”。里面有整整十六张手绘地图,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楚地,一直画到大明王朝的应天府,时间跨度上千年!这可不是随便画画,人家是考证了大量史书方志的,绝对专业。
其中最酷的一张叫《历代互见图》,他把不同朝代的南京城叠在一张图上,就像给城市做了个“历史图层”,一眼就能看出南京是怎么“长大”的。这创意,这格局,放在今天绝对是可视化数据的先锋。
跟着地图穿越回明代南京城
跟着地图穿越回明代南京城
嘉靖十七年,陈沂卒于金陵,葬于江宁岔山祖坟。顾璘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出任湖广巡抚。讣闻传至,顾璘亲自撰写《明故山西行太仆寺卿石亭陈先生墓志铭》,言辞之中流露出对陈沂惋惜和悲痛之情。他在撰写的另一篇《祭陈石亭文》中写道:“泪尽于辞,实催肺肠!”
斯人已去,但是如今当我们展开陈沂的《金陵古今图考》,仿佛打开了一本明代的“城市探索攻略”。南京市博物总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古地图的价值,远不止于还原过去的空间格局”。
这份攻略的硬核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标注地点,更揭示了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肌理。
宋元两代南京城的营建遵循了传统的建城思想,整体呈一个南北略长的长方形。但明南京城不再追求方正,而是按照山川、湖泊、河流的地理形势,形成了外城城墙一百八十里十六门、内城九十六里十三门的格局。城东是“中央政务区”:皇宫和各大衙门坐落于此,庄严肃穆。城南是“宇宙中心”:商业街市、娱乐场所汇聚,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是当时最繁华的CBD。城北是“文教军事区”:国子监和军营驻扎于此,书香与英武之气并存。
更神奇的是,你还能在地图上找到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活化石”地名:常府街、成贤街、钞库街、三山街、进香河、竹(竺)桥、内桥、网巾市、估衣廊……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