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古代 如何证明“我是我”?

2025-10-28 06:56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如果穿越到古代 如何证明“我是我”?

2025年10月28日 06:56   来源:金陵晚报   朱彦

现代人出门,包里少不了要带着身份证。要是忘带身份证,住不了酒店、取不了票,简直寸步难行。可你能想象吗?若是穿越回明朝的南京皇城,没带“符牌”,怕是连宫门都摸不着,就要被锦衣卫请走了。

宫门深似海

“无牌”寸步难行

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朱元璋这位从底层打拼上来的皇帝,深知安保工作的重要性。面对偌大的紫禁城,如何确保没有闲杂人等混入,成了头等大事。于是,一套承袭前朝但又更为严密的“符牌制度”应运而生,堪称中国古代宫廷的“门禁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符牌就是你的“身份ID+权限门卡”。根据官职高低、服务性质,符牌的材质也泾渭分明:金、银、铜,宛如今天的铂金卡、金卡和银卡会员。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总馆的一对“厨子腰牌”,便是这套系统中最接地气,却又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对铜质圆形腰牌,设计巧妙,充满智慧。”据南京市博物总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牌身饰以如意云纹,中间有孔,方便系在腰间,故名“腰牌”。牌的一面刻着铭文:“凡遇直宿者 悬带此牌出 皇城四门不用 厨子。”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年间皇城四门(即长安左右门、东安门、西安门)设有厨房,为守卫军士做饭,称为恩军。铭文中的“直宿者”指值夜之人,检查时,皇宫守卫者和作为出入者的“厨子”各执一块,两块牌子上的鱼纹须勘合无误,方可放行。

南京明故宫遗址曾出土一件形制大小相似的双鱼铜牌,除“厨子”二字变为“校尉”外,其余皆同,应为值守皇城的锦衣校尉所使用。南京城墙博物馆亦收藏有一件别无二致的铜校尉腰牌,据专家对腰牌形制功能的介绍,持有这块腰牌的人,在明初就能畅行无阻地出入明故宫的四门。

这套制度的背后,是森严的律法。《大明律》规定得明明白白:腰牌遗失,罚钞十贯;有牌不带或没牌硬闯,杖八十;胆敢借用或借给别人,直接杖一百!可见在朱元璋的设计里,这块小小的腰牌,是维系皇宫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虽不起眼,却是大明制度在南京城最细微,也最坚实的体现。

古代“身份证”

奇幻演变

其实,明代厨子腰牌的背后,是一段源远流长的中国“凭证史”。古人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数字芯片,但他们证明“我是我”以及“我能干什么”的智慧,丝毫不逊于今人。

要说符牌的“老祖宗”,得追溯到“符节”。《周礼·掌节》里就记载了各种“节”的用法:“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出门在外,没“节”简直寸步难行。战国时期的“鄂君启金节”,就是楚怀王发给贵族鄂君启的免税通行证,堪称古代的“VIP钻石免税卡”。

到了秦汉时期,凭证系统开始精细化。古人出入关津,主要用“符”和“传”。“符”更正式,通常是官员使用,分成两半,官府持右符,出行者持左符,到关卡处“合符”验证,这就是“符合”一词的由来。而“传”则更普及,像是一种通用的介绍信或通行证,用木片或帛书制成,查验后往往会被收缴。

唐朝,是古代“身份证”的一个时尚高峰期。唐朝人不再满足于朴实的木片和竹简,他们发明了“鱼符”。鱼符通常用木头或金属制成,形如小鱼,分左右两半,左符放在皇宫内廷,右符由官员随身携带。五品以上的官员,还能配一个专门装鱼符的“鱼袋”,可以挂在腰带上,既是身份象征,也是时尚配饰。

想象一下,大唐的官员们身着官袍,腰间鱼袋摇曳,走起路来不仅环佩叮当,还自带“我是高官”的认证光环。大文豪苏东坡在宋朝时还被赐予过银鱼袋,虽然宋朝已经废除了鱼符,但鱼袋作为荣誉象征保留了下来,苏大学士想必也会为此小小得意一番。

宋元以后,符牌制度愈发完善,并逐渐演变成我们更熟悉的“腰牌”或“牙牌”。明朝的腰牌上,开始刻写持牌人的姓名、职务、所属衙门,甚至使用范围和禁令,功能越来越接近现代的工作证。

从调兵遣将的虎符,到表明身份的鱼袋,再到细致入微的明清腰牌,这些形态各异的符牌,编织成一张庞大的身份与权限管理网络,展现了古代中国在行政管理上的惊人智慧与创造力。

为何古代没有诞生

真正的“身份证”?

看了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符牌,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东西功能如此强大,为什么古代没有发展出像今天这样,人手一张、证明公民身份的“居民身份证”呢?

其实,古代的符牌和传信,与今天的身份证,看似形似,但内核完全不同。

首先,符牌是“权力的凭证”,而非“公民的凭证”。它的核心功能是区分等级、授予特权、执行公务,而非普适性地证明一个独立个体的公民身份。无论是调兵的虎符,还是官员的鱼袋,或是厨子的腰牌,它们证明的是持有者所在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限”,而非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信息。手握符牌的人,不是“有身份证的人”,而是“有身份的人”。

那么,古代社会靠什么来管理“人”本身呢?答案是:户籍制度。中国自古就有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人口登记和户籍管理系统,其与土地、赋税牢牢绑定。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