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开启,金融机构最爱什么人才?
进入“金九银十”,金融机构2026年度秋季校园招聘大幕(以下简称秋招)同步开启。
当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正加快引进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能力的科技型人才。记者注意到,此次秋招,科技人才依然是各家争夺的“香饽饽”,与科技相关的“专项岗位”出现在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招聘公告中。
梳理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校园招聘信息不难发现,科技人才一直是招聘的重心,旨在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构筑人才“护城河”。以2024年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六大国有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已超1200亿元,科技人才队伍也壮大至10万人左右。
此次秋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依旧是商业银行重点争夺对象。
其中,工行官网上的秋招信息显示,该行总部本部推出了“人工智能+”专项招聘,并设置为“置顶”。该岗位计划招聘20人左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优先。建行的秋招岗位设置,也透露出该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极大渴求。农行在秋招公告中也明确了该行总行科技机构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事系统架构、系统研发、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金融科技项目开发建设等信息科技工作,计划招聘近500人。
这段时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保险企业的2026年度校园招聘季也陆续拉开大幕。同商业银行一样,保险企业对科技、算法类人才需求愈发火热。值得关注的是,AI时代下,险企也开始争抢AI领域青年人才。
在泰康保险官网的校园招聘页面上,“泰康AI之星计划”十分醒目。从专业方面看,上述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优先。
中国人寿也推出了AI算法方向的软件开发岗,致力于参与解决公司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需求设计与开发,以及参与产品规划和管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江苏省智新产业数字化研究院院长葛和平认为,国家层面已将数字金融列为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强化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促使金融机构更加依赖自建研发团队和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
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吸纳并长期留住金融科技人才?葛和平认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是吸引科技人才的首要因素。合理安排科研经费、成果署名和知识产权分配等,同时设立专项研究项目、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和弹性办公制度,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能更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长期发展信心。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