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国风餐秀”何以出圈?
上月,“诗宴”全国首店在宁开业,打造全景沉浸式诗乐文化主题餐饮消费场景;位于门东的金陵梦华去年开业至今,一年三次迭代演出和餐饮,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近年来,吃饭、换装、看表演,一批国风餐饮业态凭借美食和场景的融合创新逆势发展,纷纷落地南京,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从文化体验到品牌营销,沉浸式国风餐饮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餐饮行业的新亮点。
追求个性
沉浸式餐秀接连落地
上月,由一站式婚礼服务机构花嫁丽舍推出的“诗宴”全国首店正式开业,打造全景沉浸式诗乐文化主题餐饮消费场景。走进诗宴,处处可见“沉浸式”。“妆造司”内上百套古风服饰,可让食客体验换装“穿越”;公共空间内设置有20余处古风造景,以及漆扇、香囊等手工艺摊位,可供打卡互动。在用餐环节,每道菜都搭配有不同主题的舞美表演。“我在社交平台‘种草’后特地来打卡。”南京市民陶陶告诉记者,上个周末,她与男友提前预订了座位,早早前来换上一套浅蓝色唐制汉服,体验时连连赞叹,“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也收获了文化‘大餐’,不虚此行!”花嫁丽舍集团总裁邓嘉业介绍,花嫁丽舍以诗词歌赋为纽带,将“餐”与“秀”密切结合,自8月16日正式开业以来,诗宴周中、周末晚场几乎满座。
位于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金陵梦华,是南京首个全方位“文旅+”多业态融合项目,同样打造“沉浸式餐秀”体验,去年夏天开业至今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今年暑期“上新”后,更是场场爆满,不少游客感慨一位难求。金陵梦华负责人王珣介绍,工作日晚间及周末场次预订紧俏,需提前订位,节假日更是一席难求。“沉浸式餐秀”和演唱会类似,座位视野直接决定票价——周末的好位置甚至需提前一周预订,第一排价格相对更贵。在基础票价之外,许多消费者还愿意额外支付一两百元妆造费用,换上汉服、盘起发髻,实现从味觉到视觉、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沉浸。
文化为魂
沉浸式看“南京引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1.8%的受访者认为,与传统项目相比,沉浸式体验能极大刺激感官,带来全方位的观赏享受;47.8%的受访者则明确表示希望提供换装等服务,以获得更彻底的代入感。
年轻人愿意为文化场景付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为“沉浸式餐秀”这一新兴业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和丰富多样的消费客群。
以在南京市场深耕一年的金陵梦华为例,近日,其对展演节目做了全面提升,从最初的“明朝故事”调整为更为广阔的“金陵文化”。选取了与金陵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名人,如东晋时期居住在乌衣巷的王羲之、七下金陵城的李白、明末金陵城的秦淮佳人李香君等,餐秀最终在秦淮灯会的热闹曲目中结尾。
“这一转变打破了朝代限制,让大众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南京城独有的千年文脉。”金陵梦华负责人王珣坦言,南京是一座包容性极强、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无论是本地人、外地游客,还是国际友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一种自在和归属感。金陵梦华自开业以来,迅速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客流。数据显示,暑期档开始以来,店内上座率和客流增加20%左右,主力客群年龄为25至40岁,本地和外地客群接近1:1,男女比例约4:6。
无独有偶,在邓嘉业看来,诗宴全国首店选在南京,也正是看中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深厚人文底蕴,以及广大的国风爱好者消费群体。未来,诗宴还将在上海、北京等地陆续落地。
融合发展
保持持久竞争力
“沉浸式餐秀”正是打造体验消费场景、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本。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沉浸式演出+餐饮”搜索量同比上涨近275%。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餐饮的需求超越了单纯的饱腹功能,愈发追求独特、多元的体验,沉浸式文化主题餐秀正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如何让这一新消费场景具备持续生命力,业界已有相应的思考和对策。王珣看到的更多是机遇,他认为,放大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是文商旅体结合的关键。以金陵梦华为例,开业以来,已经上线更新了三次节目餐食,不断刷新消费者的体验。他介绍:“沉浸式文旅+餐饮的盈利模式肯定是以沉浸式文旅为主,再叠加餐饮。其核心投入便是演员等各类人力成本,因此演出上座率、场次多少直接影响营收。”
正因如此,金陵梦华不仅提供“餐+秀”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还创新了游园活动体验。本季节目更是引入“提灯人”角色,犹如一位穿越时空的向导,带领观众漫游金陵胜境。
记者翻阅社交平台发现,这类消费产品能迅速走红,核心在于精准击中了当下消费者的痛点与需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交平台。消费者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更能通过换装、互动等环节,获得独特的体验,进而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提供素材。
而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餐秀作为文化的承载与传播载体,为消费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作为沉浸式体验餐厅,餐饮是根基,而非配角。我们邀请了米其林和黑珍珠的厨师加持,非常注重餐饮品质。”在邓嘉业看来,企业要挖掘本地文化形成竞争壁垒;要持续产品创新,保持持久竞争力;要在沉浸式体验上继续做文章,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田诗雨 邓露洁 卫凌云)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