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AI+城市”应用场景密集落地激发公共服务新活力

2025-08-18 06:25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深圳:“AI+城市”应用场景密集落地激发公共服务新活力

2025年08月18日 06:25   来源:新华网   

“你好,欢迎来到深圳,请问你要去哪里?”“我想去深圳湾公园。”——说汉语的出租车司机和说英语的外国乘客,实现了无障碍沟通。近日,深圳巴士集团为旗下近6000辆出租车配备了AI智能翻译设备,不仅减轻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压力,也为外国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

这款AI智能翻译设备,搭载深度神经网络翻译引擎,支持140余种语言互译,离线状态也能使用,在词对词直译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心领神会”的交互,颇有“信、达、雅”的意味,还能完成路线规划、景点介绍等任务。

“作为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出租车就是AI智能翻译设备在生活中天然的应用场景。”设备提供方、新译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亮说。

来自深圳边检总站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达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目前,深圳巴士集团在旗下的城市观光巴士、公园观光车、交通枢纽服务站及售票处等场景,也部署了AI智能翻译设备。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I技术与终端产品、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快速融合。深圳把整个城市作为AI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以丰富的场景来驱动技术验证和迭代升级,从2023年5月开始,在先进制造、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陆续开放了近200个“AI+城市”应用场景。

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AI的深度应用让分级诊疗更有针对性。当一位65岁的患者因突发胸痛到罗湖医院集团东门社康中心就诊时,她需要在一台智能设备前完成舌象采集并提取相关体征信息,随后,一份健康报告以及调理建议便传到医生系统中。

接诊全科医生马上收到了“AI临床助手”的重要警示:胸痛诱因多元,除当下考虑,还需警惕心绞痛、胃酸反流、冠脉综合征或带状疱疹等。

“这个功能很有价值。”东门街道社康中心主任张潇潇说,“若是带状疱疹,社康中心可直接处理;但若涉及心绞痛或冠脉综合征,则需启动胸痛通道转诊上级医院,这个功能可以提醒医生,有效防范了漏诊风险。”

目前,深圳全市超过400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智能诊疗辅助设备,不仅能分析患者病情数据、辅助诊断,还能快速整理好病历,成了医生的“好助手”。

在生态保护方面,深圳利用AI技术开发了红树林湿地“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把时空数字底座与物联感知技术结合起来,能够精准识别85种水鸟、20种林鸟等多种野生动物,自动生成监测报告,进一步提升了生态保护能力。

在司法审判方面,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自2024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帮助法官实现了审判业务中立案、阅卷、庭审、文书制作4个核心环节、85项流程的智能化。法官只需在系统内逐步完成信息核验、查阅法规案例、确认适用法律并做出司法决策,系统就会自动完成案件材料归目、信息摘录、政务数据调查、法条案例整理、庭审准备、撰写文书初稿等全流程辅助工作。

接下来,深圳还将开放更多的AI应用场景。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将发挥产业规模大、紧密贴近市场等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试验、产品应用提供广阔场景,以更大力度推动场景开放,2025年年内将在已有基础上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

事实上,深圳此前已经通过地方立法,积极引导AI技术落地应用。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拓展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率先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产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对于国家、地方尚未制定标准但符合国际先进产品标准或者规范的低风险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允许通过测试、试验、试点等方式在深圳先行先试。

“场景是牵引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AI应用场景落地,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也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能。下一步,AI应用场景搭建还要更加深入、细致,挖掘更多潜在应用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

(陈宇轩、毛思倩、白瑜)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