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兰州多措并举优化供热服务

2025-08-01 09: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支艳蓉)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冬病夏治”,兰州多措并举优化供热服务

2025年08月01日 09: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伏天,在兰州市主城区的部分小区、街道,工人们顶着酷暑骄阳更换老旧供热管道,为老旧小区外墙安装保温材料和实施供热分户改造。

这是兰州优化供热服务开展的“冬病夏治”工作。

兰州市供热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斌介绍,“冬病夏治”是依据上个供热季发现的供热质量不高等“冬病”,在夏季开展老旧管网更换、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保障下个供热季供热服务。

兰州是全国较早开展集中供热的城市之一,正因为起步早,兰州也面临供热管网老化、供热能源结构单一、供热站点分散等复杂“病情”。近两个供热季,兰州市创新机制、上下联动、优化管理,开展供热服务综合施治,通过“冬病夏治”、供热站点整合移交、优化供热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供热成本,提升供热效率。

“上个供热季,室内温度在22至24摄氏度,再也不用在屋里穿上厚毛衣、棉马甲了。”兰州市城关区南河路东方小区居民卢会萍说,她所居住的小区属于老旧楼院,2024年夏季经过分户改造、外墙保温,供热效果提升明显。

记者从兰州市供热服务中心获悉,这两年,兰州市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300公里,占主城区老旧供热管网比例约17%;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供热分户改造3万户,占主城区需分户改造总户数16%。

“冬病夏治”成效初显,供热能源结构优化也有探索。

今年3月下旬,兰州七里河马滩地热供暖开发示范项目建成试运行。“试运行7天,回水温度超过50摄氏度。”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热中心主任刘行祥说,该项目供热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试运行效果达到预期。

兰州市地热供热规划显示,兰州市地热资源丰富,采用中深层地热水梯级利用的工艺开发地热,可覆盖兰州市中心城区2021.2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占主城四区供热面积比重17%。

同时,兰州立足老工业城市优势,探索利用工业余热、污水余热等建设的清洁智慧热源项目陆续并网。兰州东城清洁智慧热源项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建成投运,共计67.5兆瓦的供热能力已并网运行。

兰州还创新机制,通过热电联产改造、供热站点整合移交,提升供热效率。目前,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供热主管网南线联通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七里河区的范坪电厂热电联产将覆盖城关区16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可替代现有分散老旧低效燃气锅炉房143座。兰州市供热服务中心统计,近年来,通过供热站点整合移交、并网,主城四区供热站点数量由2022年的650个下降至今年的540个。

供暖“热度”提升民生“温度”。兰州市“12345”市民热线统计,上个供热季,兰州市供热投诉量同比下降40%。

今年,兰州继续开展供热站点整合移交、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着力构建多元供给、安全稳定、低价优质的供热体系,全面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记者王朋)新华社兰州7月31日电


(审核:支艳蓉)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