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欢乐多,这些风险也要注意

2025-07-17 06:28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赶海欢乐多,这些风险也要注意

2025年07月17日 06:28   来源:新华社   

夏季,许多人都选择到海边避暑度假,赶海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却也时常暗藏风险。近日,记者采访了救援、消防、医疗等部门的专家,听他们讲解赶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赶海安全隐患不得不防

专家介绍,赶海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通常涉及以下几类:

——“不知深浅”:不明地形、不懂潮汐规律被困海中危及安全。7月上旬,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近海,3名赶海者深陷滩涂淤泥难以脱困。消防员经过约15分钟的营救,帮助被困人员成功脱险。记者从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3人因对周边环境不熟,也没有及时关注潮汐时间,在返程时不慎迷路,加之淤泥过深导致体力不支无奈报警求助。

——“无畏阳光”:不同程度晒伤成赶海常见风险。近日,一名来自湖南的男孩在海边游玩,在3个小时缺乏防护的暴晒后,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水疱,并伴随高烧,由母亲带往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确诊为中重度晒伤。经综合治疗后,孩子病情已有所缓解。

——“不防动物”:水母易蜇伤身体。据了解,辽宁大连某海滨浴场去年夏季仅一周内就有多人被蜇伤。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科主任王昌媛表示,水母的触手上密布含有毒液的刺胞。当人被蜇伤时,几分钟内就会产生灼热、瘙痒和剧烈疼痛感。在极端情况下,伤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

科学方法必不可少

安全赶海,最重要的是用科学方法。

“在海边淤泥区,涨潮时随着海水进入淤泥缝隙,人可能会被淤泥牢牢‘吸住’腿脚难以脱困。”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说。他建议,游客们一定要提前查好自己所在海域的地形和潮汐时间。如果不会游泳,最好穿戴救生衣。赶海时尽量多人同行,出现危险可以互相救助。

针对晒伤等常见问题,则应加强防晒防护。“出门去海边之前要提前半小时涂抹防晒指数高的防水型防晒霜。不仅要涂面部,而且要涂所有暴露部位。”王昌媛说,每两个小时要补涂一次防晒霜,涂之前要把海水轻轻蘸干再涂。同时,物理防晒也非常重要。

此外,专家表示,如果游客不小心被水母蜇伤不要惊慌,应第一时间做好处置。“千万不能用淡水冲伤处,因为淡水会让水母扎进皮肤的刺胞释放更多毒素。”王昌媛说,游客被蜇伤后,应第一时间涂用专门的溶液处置。如果条件不具备,就用干净海水清洗或用沙滩上的沙子搓。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尽快就医。

目前,针对水母蜇伤的科研领域已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华华表示,她带领团队在解析水母毒素蜇伤因子与揭示蜇伤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靶向关键毒力酶的抗毒素化合物筛选方法,研制了水母蜇伤解毒剂,能够有效缓解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

共建更安全赶海环境

赶海安全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提醒力度。当前,日照等多座海滨旅游城市设立“赶海安全示范区”,发布安全公告。有的地方还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潮汐信息,并安排巡逻人员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网络平台也要加强不良信息筛查。近日,一则“女网红海边徒手捡起致命鸡心螺”的消息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几千万。专家表示,部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赶海视频”,为了流量刻意展示冒险行为,成为许多赶海事故的诱因。平台应加强审核,对危险行为进行标注或限流,以防不当效仿。

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建设。目前我国沿海一些地区增强了当地应急救援力量,配备摩托艇和救生设备,多次成功营救被困游客。这种民间力量与官方救援体系的结合,也能大大提升应急响应效率。(记者王凯)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