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山”又“堵心”,清明文旅消费槽点多
赏春花、品春菜、登春山……清明假期,游秀美景点、赏歌舞民俗、品特色美食,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不过,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在社交平台上,“堵山”“堵车”成为热门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有博主吐槽“每个景点都‘人从众’,中国真的只有14亿人口吗”。而这背后呈现的是节假日集中出游和城市旅游资源配置之间的不平衡。
在社交媒体上,“感觉有一亿人在深圳堵山”成了热门话题。“清明第一天深圳梧桐山就一个字:堵。打算登顶打卡,但堵在半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一位湖北游客不禁感慨道。
不仅梧桐山单日游客量远超景区承载能力,成都青城山的游览体验也不美好。“平时3个小时来回,这次硬生生爬了5个小时。人都堵麻了。”山道“一眼望去全是人头”,景区紧急实施分流措施但效果有限,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安徽天柱山、福建武夷山天游峰等景区,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相关景区搜索量环比涨幅超80%。
此次“堵山”现象既考验景区应急管理能力,也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专家建议,各地可开发冷门线路、推广错峰预约制度,部分城市可探索“地铁+公交”低碳接驳模式。未来在提升承载力的同时,各地还需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多元化休闲方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登山踏青游客“扎堆”带动了周边酒店价格集体上升。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天柱山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28%,青城山所在的都江堰市酒店均价上涨39%,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周边酒店均价上涨近20%。除了山上“长满游客”,村子里也被拥挤的人潮包围。清明假期,村游成为新风尚。从江南古镇到西南梯田,从非遗手作到花海摄影,民俗、赏花和古镇游三大主题撑起半边天。
有网友吐槽:“打算假期去爬山踏青,可酒店越搜越贵,订房比登顶还难,这是被大数据杀熟了吗?”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假期时间较短导致游客集中预订酒店,低价房型迅速售罄后平台只能展示高价库存,且酒店房源来自直采和多个代理商,拿货成本差异形成价格梯度,系统默认优先推荐低价房,卖光后自然只剩“峰顶价”。接下来的“五一”“十一”国庆等节假日,消费者可提前锁定低价房型,避免“堵山”又“堵心”。
实际上,清明假期前夕,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酒店预订价格差异现象就引发了公众关注,并产生了“苹果手机订酒店更贵”“大数据杀熟”等传言。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同一房型价格波动主要受几大因素影响,包括会员等级差异,比如某旅行平台钻石会员享85折,白银会员仅95折,价差超10%;交叉优惠机制,比如预订机票后会推送关联酒店的限时折扣价格;套餐定价权限,一些平台直播间的专享价会比日历房普遍低30%~50%。此外,部分酒店会通过平台向门店新客、集团和品牌新客一次性派发新客优惠券。
“不同平台的价格不同是因为酒店给的资源和价格有差别。此外针对‘苹果用户被杀熟’的传言,我们使用iphone16与华为P50进行了实测,同时间同酒店同房型同会员等级的房间价格完全一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刘旭颖)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