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在外互助父母协议”

2025-04-03 06:47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在外互助父母协议”

2025年04月03日 06:47   来源:西安晚报   

如果你在地铁站遇到不会买票的大爷,在街上遇到不会用手机导航的大妈……你会向他们伸出援手吗?

“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我自愿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近来,有很多年轻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这样的文字,和其他陌生网友一起约定好,在生活中帮助遇到困难的老人、长辈。这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也串联起了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的情感纽带。

“在外互助父母”方式多样

老年人出门更有安全感了

老年生活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亿人,占人口的比重为21.1%。除此,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许多老年人身边并没有子女时时陪伴,随着身体衰老乃至认知能力减退,出门远行甚至日常生活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迭代,父母一辈熟悉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医院在线挂号、餐厅扫码点餐、车站网购车票……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事,却让不少老年人茫然无措。这一系列问题共同推动了这股互助风潮。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了“在外互助父母”相关的视频、帖子,比如帮助高铁上因不会调节座椅而身子挺得直直的大爷调整座椅;给地铁站里提着行李箱下楼梯的阿姨帮忙提箱子;给站在医院自助机前茫然无措的老人帮忙挂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获得了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参与“在外互助父母”的过程中,许多网友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帮的是别人的父母,也是未来某一刻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看来,子女总有照顾不到父母的时候,但当每个人身体力行尊老助老,在全社会层面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氛围,善意的拐杖会在自己父母无助时来到他们手中,“这个路口你帮助了我的父母,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出门在外,我爸妈就拜托您啦!”

西安网友“猫宁赵”也是这一互助行为的积极推广者,并将自己帮助老人的温暖瞬间记录下来。在“猫宁赵”帮助两位老人坐地铁的视频下,36.6万网友给他点赞支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刻真的被具象化了。”一位网友评论道,“这些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大大的温暖,希望这样的正能量能感染更多人。”为了推广“在外互助父母协议”,“猫宁赵”还推出了“拍拍卡”,邮寄给全国各地自愿互助父母的网友,上面写着“叔叔/阿姨,需要帮助拍拍我,我可以帮您带路、买票、操作手机、拎东西……”

市民吴大爷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而他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取药。每次去医院,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考验。“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时候都记不清自己吃没吃药。去医院排队挂号什么的,我也弄不太明白。”吴大爷无奈地说。听记者说如今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吴大爷很欣慰,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自发的互助行为,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温暖,也让老年人出门更有安全感了。

律师:互助行为应予倡导

法律道德方面也要严格考量

当然,“在外互助父母”这种自发的爱心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法律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万商天勤(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罗震东。

罗震东表示,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老人受伤,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陪老人去医院途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要明确责任划分。其次,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谨慎。比如,帮忙代买药品、生活用品等,要保留好相关票据,明确费用明细,避免产生经济纠纷。“在提供帮助之前,可以和老人及其子女充分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要时还可以签订一份书面协议,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罗震东建议道。

在罗震东看来,友善互助的行为应该予以倡导,但也应当从法律、道德等方面严格考量。

专家:个体力量是重要的

社会整体适老化改造更不可或缺

为互助行为点赞的同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也呼吁社会适老化改造继续提升、无障碍环境持续完善。他表示,“在外互助父母”值得肯定和鼓励,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个体的、自发的行为,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力量是重要的,但社会整体的适老化改造更不可或缺。

王晓勇认为可以让“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从口头倡议走向社会共识。政府出台鼓励引导性文件,激活更多民间人士参与“在外互助父母”行动,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给予在外助老先进典型人士荣誉和奖励,以起到示范效应。还可以出台规范性“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以引导年轻人使用这种协议,减少互助争议和法律风险,从而释放更好的社会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此外,公共服务应有兜底方案,相关部门要关注老人的权益保障机制是否健全、公共设施建设是否充分照顾老人需求等,开放更多无障碍通道,提供更多社会保障,从老年人视角出发,真正构建老年友好社会,解决实际痛点难点。

“只有从多维度推进、细节处入手,凝聚众力建设好老年友好型社会,才能让父母更顺心,子女更放心。”王晓勇说。

“在外互助父母协议”,是年轻人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为解决家庭养老问题做出的一次勇敢尝试。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难题,但却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那些孤独老人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关爱与希望。解决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构建起多元化的养老体系,让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关爱,方能在银发浪潮中守护每一份夕阳温暖。

(马相)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