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伴随着钩机的轰鸣声,福建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溪洲村便桥拆旧拓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溪洲村位于紫泥镇浒茂岛,岛内一条红卫渠,自西向东穿过安山村、城内村、溪霞村等多个村庄。因河道两侧有部分商铺及住宅抵河而建,存在许多零散架设、私自搭建的临时便桥和违规建筑,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实景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条违规便桥,每一家要拆除的建筑物。”挂图作战,成为溪洲村村主任曾龙印的工作常态。近段时间以来,他每天都在溪州村内来回奔波,细致查看各项工作进度,琢磨怎么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群众有疑问,我们就要设身处地、耐心的去解释,争取让群众理解并支持。”
日前,龙海区召开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大会,要求辖区各乡镇从根源上做到“清退违规畜禽、加快尾水治理、规范农业种植、整治工业污染、减缓生活污染”,提升人居环境。紫泥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入手,实施主干渠河道“四乱”拆除整治工作,并协同龙海区水利局、区发改局谋划投资3000万元的浒茂支渠水系连通增效项目,推动生态、人居环境“双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拆除71座临时便桥,225宗违章建筑,拆除面积1.99万平方米。
“便桥拆除后,新桥将统一按照50米间距建设,同时补齐两侧“短板”,加设整齐划一的护栏,同时在河岸两侧兼“固”边坡、修建步道和护坡,并拟对支渠清淤、安设垃圾拦截网,增设截污管道,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紫泥镇党委副书记徐镇宏说。
针对水产养殖尾水问题整改,紫泥镇充分发挥环境整治提升挂钩机制“耦合作用”,多次组织召开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培训会,在区镇村三级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积极指导尾水沉淀池设置,帮助村民规范养殖,全力打好环境提升“主动战”,致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共指导建设沉淀池566口1192.9 亩,并加快建设投资 2051.16 万元、治理面积4900亩、辐射周边养殖池522口3768.7亩的紫泥镇甘文农场集中连片池塘整治项目,目前已清淤13万立方米,完成生态护坡建设800米、生态浮床2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85公里。
乡村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望。围绕打好这场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龙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区、镇整治攻坚行动工作专班总指挥,明确“两单一表”整改、“科局挂钩”帮扶、“督查跟踪”问效三套工作机制,引领科局协同紫泥镇同题共答、强力整治,形成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在政策指挥棒下,紫泥镇聚焦“五类问题”(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种植、生活污水、工业企业),采取“五种要求”(组建专班责任抓、上下联动齐推进、健全机制促落实、难易结合同步做、统筹资源强保障),以钉钉子精神坚持精准施策抓整改,成效初显:对畜禽养殖“打散、减小、促提升”, 依法全面清退生猪37场882头,完成养猪场去功能化29场、拆除8场,以及清退禁养区禽鸭57场6.6万羽;对水产养殖“规范、报备、管到位”,共核实水产养殖池1311 户,4319 口 ,指导建设沉淀池566口,1192.9 亩,占总养殖面积的 6.98%;对食用菌种植“拆旧、转型、整清楚”,完成种植功能性用房环保设施建设201座、劝退有意向种植68座,并鼓励引入先进的无堆料、栽种无害化种植技术,加快绿色转型。对工业 企业“只减、不增、转文旅”,分类整治“小散乱污”企业 14 家;对生活污染“控源、治污、进管道”,划定乌礁、浒茂支渠沿线 8 个行政村13.22km 整治红线,推进主干渠河道“四乱”拆除整治工作。
如今,乡村景更美了,水更秀了,空气更清新了,变得更宜居了,龙海正用生动的实践,书写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新篇章。(林深圳 苏祝巧 周俊龙)